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croscope,簡寫OM)是利用光學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以供人們提取微細結構信息的光學儀器。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人們就已發現通過球形透明物體去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來逐漸對球形 玻璃表面能使物體放大 成像的規律有了認識。1590年,荷蘭和意大利的 眼鏡制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國的開普勒在研究望遠鏡的同時,改變 物鏡和 目鏡之間的距離,得出合理的顯微鏡 光路結構,當時的光學工匠紛紛從事顯微鏡的制造、推廣和改進。
17世紀中葉,英國的羅伯特·胡克和荷蘭的列文虎克,都對顯微鏡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665年前后,胡克在顯微鏡中加入粗動和微動 調焦機構、照明系統和承載標本片的工作臺。這些部件經過不斷改進,成為現代顯微鏡的基本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間,列文·虎克制成單組元放大鏡式的高倍顯微鏡,其中九臺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在動、植物機體微觀結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紀,高質量消色差浸液物鏡的出現,使顯微鏡觀察微細結構的能力大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個采用了浸液物鏡。19世紀70年代,德國人 阿貝奠定了顯微鏡成像的古典理論基礎。這些都促進了顯微鏡制造和顯微觀察技術的迅速發展,并為19世紀后半葉包括科赫、巴斯德等在內的生物學家和醫學家發現細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顯微鏡本身結構發展的同時,顯微觀察技術也在不斷創新:1850年出現了偏光顯微術;1893年出現了 干涉顯微術;1935年荷蘭物理學家澤爾尼克創造了相襯顯微術,他為此在1953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古典的光學顯微鏡只是光學元件和精密機械元件的組合,它以人眼作為接收器來觀察放大的像。后來在顯微鏡中加入了攝影裝置,以感光膠片作為可以記錄和存儲的接收器?,F代又普遍采用光電 元件、電視攝象管和電荷耦合器等作為顯微鏡的接收器,配以微型電子計算機后構成完整的圖象信息采集和處理系統。
表面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學透鏡可以使物體放大成像,光學顯微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把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足以觀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學顯微鏡通常采用兩級放大, 分別由物鏡和目鏡完成。被觀察物體位于物鏡的前方,被物鏡作第一級放大后成一倒立的 實象,然后此實像再被目鏡作第二級放大,成一 虛象,人眼看到的就是虛像。而顯微鏡的總放大 倍率就是物鏡放大倍率和目鏡放大倍率的乘積。放大倍率是指直線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積比。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光學儀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1671 -
顯微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9瀏覽量
231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VirtualLab Fusion案例:單分子顯微鏡高NA成像系統的建模
VirtualLab Fusion案例:高NA反射顯微鏡系統
VirtualLab Fusion應用:具有高數值孔徑的反射顯微鏡系統
高倍金相自動測量顯微鏡無限遠光學系統
![高倍金相自動測量<b class='flag-5'>顯微鏡</b>無限遠<b class='flag-5'>光學</b>系統](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06/wKgZPGdQCm6AYMPCAAAYKevBFZI877.png)
共聚焦激光顯微鏡對比超分辨顯微鏡
共聚焦激光顯微鏡的光學系統解析
共聚焦激光顯微鏡工作原理
德國進口蔡司體視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德國進口蔡司體視<b class='flag-5'>顯微鏡</b>的使用方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8/1C/wKgZomb1CxGAZt4sAABm9clovpk029.png)
ZEX-201B 自動對焦顯微鏡
具有非常高數值孔徑的反射顯微鏡系統
共聚焦、光學顯微鏡與測量顯微鏡的區分
共聚焦顯微鏡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區別詳解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電鏡結構及原理
![掃描電子<b class='flag-5'>顯微鏡</b>SEM電鏡結構及原理](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20/wKgZomX6j_mAC-cNAADKz8jENYU36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