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工程師們在選購機器視覺攝像頭型號時比以往有了更多選擇。還有兆像素和速度,從 EMVA 1288 信息開始縮小相機選擇范圍。這些技術規格可以對比相機和傳感器的圖像質量,比如讀出噪聲或弱光條件下的性能。
為幫助系統工程師找到適合需求的傳感器和相機,Teledyne FLIR 的相機傳感器綜述對 100 多個型號進行性能排名:
? 量子效率
? 顳暗噪聲
? 絕對靈敏度閾值
? 信噪比(讀出噪音)
? 飽和容量
? 動態范圍
? 增益
為方便不熟悉以上常用工具的人士,本綜述說明了每項技術規格的涵義,描述了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還更新了最新傳感器技術。
單色和彩色型號綜述有 英語 、 德語 、 中文 和 日語 幾個版本。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2瀏覽量
756615 -
傳感器技術
+關注
關注
51文章
345瀏覽量
98142 -
圖像傳感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18瀏覽量
1297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干簧管傳感器屬于什么傳感器
干簧管傳感器,又稱磁簧開關傳感器或磁敏開關,是一種基于干簧管(Reed Switch)原理工作的傳感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磁傳感器,干簧管傳感器
綜述智能氣體傳感器:近期發展與未來展望
氣體傳感器是一種傳感器,它將氣體分析物與傳感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轉換成適合進一步處理的適當形式,提供氣體組成和濃度信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氣體傳感器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1)
是德KEYSIGHT U2022XA 探頭 傳感器
KEYSIGHT是德 U2022XA 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傳感器 探頭 是德U2020x系列配備了兩款型號: U2021XA(50 MHz至18 GHz)和U2022XA(50 MHz至40/50
共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分類與典型規格
的通量,該通量與針孔和聚焦透鏡焦點F之間的距離z有關。 單色共焦傳感器 一個簡單的單色共焦傳感器使用激光二極管聚焦到物體上的光,物體的位移將被測量。在物體反射后,光重新進入聚焦透鏡,并
豪威集團推出超小尺寸傳感器OV0TA1B
國產CMOS廠商豪威集團近日推出了全新的OV0TA1B單色/紅外CMOS圖像傳感器,這款傳感器以其超小的尺寸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點光譜共焦傳感器測量透明材質應用
普密斯 SFS-8022 彩色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以其高于傳統三角測距傳感器的精度和在不同材質、不同形貌測量中的穩定一致結果,成為了透明材質測量的理想選擇。它的廣泛應用將為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推動精密測量技術不斷向前
車載傳感器主要有哪些傳感器
車載傳感器是現代汽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為車輛提供關鍵信息,以確保駕駛安全、提高燃油效率、增強駕駛體驗和實現自動駕駛功能。車載傳感器的種類繁多,每種傳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應用場景。以下是一些
友思特分享 IDS uEye:全球首款兼具索尼 IMX662 彩色和單色傳感器的工業相機
友思特戰略伙伴 IDS 是第一家提供索尼 IMX 662 傳感器彩色和黑白兩種顏色的工業相機供應商,其新款 uEye+ XCP 和 XLS 相機在低照度應用中的表現尤為出色。
Teledyne DALSA發布AxCIS?系列彩色版高速高分辨率線陣掃描成像模塊
成像模塊的彩色版本。這一創新產品集成了傳感器、鏡頭與光源于一體,為包括電池與印刷檢測在內的諸多高精度機器視覺應用提供了更為經濟高效的檢測解決方案。
基于原子體系的量子慣性傳感器研究現狀綜述
慣性傳感器的性能直接決定慣性導航系統的精度。基于原子體系的量子慣性傳感器有望在更小體積和更低成本下達到傳統慣性傳感器的性能,且理論上可以獲得比現有技術更高的測量靈敏度和長期穩定性。
Teledyne e2v宣布推出一款全高清CMOS圖像傳感器:Topaz5D?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Teledyne科技旗下公司、全球成像解決方案創新者Teledyne e2v宣布推出一款全高清CMOS圖像傳感器:Topaz5D?,旨在將2D視覺與3D深度圖生成結合在一起。
Teledyne e2v宣布擴展其Flash? CMOS圖像傳感器系列
Teledyne Technologies[紐交所代碼:TDY]旗下公司、全球成像解決方案創新者Teledyne e2v宣布擴展其Flash? CMOS圖像傳感器系列,推出Flash 2K LSA,該產品專門適用于需要使用大沙姆
什么叫離子傳感器?離子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離子傳感器的特性
什么叫離子傳感器?離子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離子傳感器的特性 離子傳感器是一種能夠檢測和測量離子濃度的傳感器。它們通常用于分析化學、環境監測和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