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給大家講的,不僅是一群熱愛攝影的人思考如何做好手機影像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如何關注用戶需求,平衡取舍,堅定內心,突破創新的。
今天帶大家認識小米相機部畫質定義團隊,一群對影像滿腔熱情的伙伴。來聽聽,小米影像風格如何成長與進化,以及在和徠卡工程師團隊的親密接觸中,他們的感受與體驗。
雪有溫度,夜有光彩
做用戶期待的“真實”
提到手機攝影,不少用戶反饋:“希望拍出的照片更真實”?!罢鎸崱钡某R幚斫?,是與客觀事實相符。那么從影像畫質定義來說,只要山是山,水是水,把畫面做到客觀,用戶就喜歡嗎?
小米畫質產品定義團隊想得更復雜,首先理解用戶說的「真實」,不能自己拍腦門決策,需要大量調研和深度評估。團隊專家Tiger說:“通過大量研究判斷,我們理解,真實不是目標,它應該是底線,是影像的底色。我們要做用戶期待的「真實」。”
基于影像體系中的“真實”,做出用戶期待的“真實”,是畫質團隊的核心工作之一。
圍繞用戶期待的“真實”,Tiger介紹了許多例子。比如拍冰天雪地,要有寒冷的氛圍。拍午后,要有自然連續的影調,太陽有從亮到暗的過渡。還有夕陽西下的傍晚、節日夜晚的煙火、晨光熹微下的草坪等不同場景,用戶有不同的感受,那也是“真實”的一部分。用戶想要的“真實”,既包括客觀的真實,比如豐富的細節呈現、合適的對比度、白平衡的還原,是一種準確。同時還包括了用戶在場景中想要表達的心情,是一種“氛圍感”。
“氛圍感”的營造相比還原肉眼所見,是更大的挑戰。由于人情感的豐富性,在不同場景下感受不同。如何讓畫面氛圍符合大多數用戶需求,依靠一套技術參數遠遠不夠,需要多方面的思考與權衡。
目前小米研發的用戶高頻拍攝場景,包含了10多種大類,500多類小分支。通過收集數以萬計的場景實拍圖,并對每個場景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調研,以及多位攝影師的修飾塑造,才能在高頻場景作出更好的氛圍目標,從而通過研發工程師之手轉化為手機上的調試參數,來實現氛圍感。
以拍攝夜景舉例,城市夜晚光源復雜,不同色溫的燈光交織。畫質上想烘托夜的氛圍感,曝光和顏色是重要環節。曝光上,明暗要得當,高光不能過曝,暗部不能無細節,要有夜色中真實的明暗關系;顏色上,要冷暖相宜,不能讓夜晚的色調失真。影調與色調,需要準確與平衡,才能帶給用戶更好的臨場感。
對夜景的調教,曾有手機廠商一味追求夜景中的亮度,甚至夜晚會拍攝得像下午。畫質團隊認為,夜景算法可以獲得超越人眼的亮度,是一種影像能力。但從提升用戶的臨場氛圍感角度來看,夜色需要克制地表達。Tiger解釋說:“雖然我們的影像技術能力(動態范圍)很強了,但要適度使用它。夜景畫面應該看起來連續自然,不能因為太多提亮而破壞氛圍感。小米夜梟2.0上,我們基本實現了畫質的極限表現和夜色氛圍的平衡,做到了恰到好處?!?/p>
無論是小米夜梟還是其他影像功能,團隊一直挖掘的都是與創作者表達息息相關的事,本質是對用戶情感的關注。
將影像技術與人的思想、情感結合,更好地去傳達創作者的心境,這既是對用戶長期觀察得出的結論,也是與人文精神的不斷契合,讓冰冷技術不斷開花和結果的過程。
經過不停地探索,「鮮明生動」正逐漸成為小米的影像風格。作為影像風格的探路者,畫質定義團隊在塑造影像風格過程中,曾經歷過哪些思考與斗爭呢?
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目標與使命的統一
討論問題前,先來了解優秀畫質背后的舵手——小米畫質產品定義團隊。小米影像能力的每一次進步,都有他們一份功勞。
小米畫質團隊的成員,既有曾深入小米影像不同業務模塊的“老將”,包括相機產品、軟件算法、圖像評測等領域的專家,曾參與過許多重要影像產品的規劃與落地。也有外部引入的影像專家和熱愛影像的熱血青年。他們中既有80后,也有00后,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理性指來自于工科背景的成員,他們擅長理性思考,關注技術領域前沿以及收益風險;感性是來自于藝術專業的成員,他們多關注藝術、攝影領域的風格理念,關注用戶的情感。
雖然成員有諸多不同,但也有一個共同的紐帶——攝影。他們喜歡攝影,熱衷用影像交流互動。
感性和理性的統一,不只體現在專業上,也是團隊工作內容的特點,既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需要可應用的落地能力。Tiger談起團隊日常的腦暴會,很有意思:“我們聊前衛的當代攝影師,討論科幻片,都是奇思妙想的 Idea,涉及元宇宙、攝影器材、行業未來的趨勢等等?!?/p>
回憶團隊初建時,團隊專家開水說:“近些年行業對影像要求越來越高,分工也越來越細化,正逐漸從整體粗顆粒度定義發展到對畫質細項的效果定義,未來定義也會越來越細化。我們希望通過畫質賽道的建立,實現小米影像專項的突破,做出準確而有競爭力的畫質規劃和定義?!眻F隊組建會開了一個星期,每位成員印象深刻。圍繞著攝影理念、行業趨勢等問題,大家從各抒己見到逐漸形成共識,最后明確了共同的使命——打造世界一流的移動影像畫質體驗。
畫質定義工作包羅萬象,覆蓋面也廣,幾乎涉及了小米和Redmi的所有畫質產品。工作內容包含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畫質標準定義、畫質需求規劃等,是與用戶互動,也是與工程師共創的過程。Tiger 舉例主觀審美如何轉化為客觀參數,進一步解釋了畫質定義的工作,“用戶需求是主觀偏好,我們要把主觀需求轉換為客觀的指標和數據。比如一張照片想要的通透的圖像效果,就需要量化場景,在曝光的目標值、曲線的形態上去實現主觀的通透?!?/p>
畫質定義團隊的角色像拉力賽車中的領航員,向上承接用戶需求,公司戰略,向下轉換成具體的項目定義和畫質目標,起到引領方向的作用。同時畫質定義和畫質效果設計也是平衡的過程,要不斷的做出最佳的判斷,清晰的方向指導才能讓工程師更好地設計技術方案。
漫長的探索和前行
用心的觀察與覺知
小米影像風格的探索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摸索。Tiger 回憶,相較于以往行業中更注重影像的能力,現在我們則會對審美更加關注。關注影像藝術的審美,不代表對技術的忽視。對小米影像而言,技術始終是基礎,它決定了影像發展的寬度。而結合審美,能讓技術發揮更大的效用,更貼近用戶的需求,這也是技術美學的體現。
每一次影像風格的創新,都來自于一些嶄新的微小嘗試。Tiger對小米 MIX4 的畫質調整仍記憶猶新 ,相較于以往產品畫質,它曝光更加充分,拍出來的照片更明亮,但相應會損失一些極致的動態范圍,但觀感更自然、舒適。而在色彩的飽和度、白平衡等方面,也更鮮明。而到了小米CIVI上,畫質更加關注通透的影調,關注人像的曝光,來精準還原人物膚色。
在畫質上循序漸進的改變,既能降低大刀闊斧改變帶來的風險,也能在用戶反饋中,不斷打磨效果。而每一次的微調,也對用戶需求的一次重新理解。
小米12Pro 的運動抓拍,也是廣受好評的影像功能。開水對運動抓拍,有過深入而細致的研究,“小米有許多家庭用戶,他們反饋孩子調皮,一刻也停不下來,尤其男孩子,很難給你好好拍照的機會。所以為了更好地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我們打造了運動抓拍?!?/p>
運動抓拍從畫質上如何定義?畫質團隊需要在理解痛點后,轉化成清晰的需求給工程師。首先,需要抓得到,要求成像的照片就是用戶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這需要整個系統擁有快速的響應和合適的取幀策略;其次,需要拍得清,要求成像的照片中的運動模糊是不可察覺的,這需要系統智能地調整曝光時間來進行改善;最后,需要拍得好,要求曝光調整后的噪聲有效被控制,細節也可以得到增強。
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個用戶隨手拍的動作,背后有著復雜的專業鏈路和技術支撐。不同的環境亮度、運動速度、拍攝距離,甚至不同的顯示設備都會影響抓拍的效果,這些都需要畫質定義給出明確標準與范圍。
做好運動抓拍,難點不少。比如在室內光源下拍攝動態照,對于相機來說光是閃爍的,因為室內光多采用交流電供電。這就需要特別的技術和策略,讓用戶既感知不到閃爍,又可以拍清運動的畫面,這在行業里也是一個難點。
運動抓拍結合萬物追焦在小米12 Pro上線后,在室內外環境下,抓拍表現都不錯,能實現瞬間捕捉,又快又準。用戶可以輕松記錄正飛過的鳥兒、加油站跳動的油表、活潑好動的寵物、正在運動的孩子。一個用戶發微博感慨:“很驚喜啊,用小米12 Pro 拍到了黃昏下孩子打籃球的照片。”
畫質團隊也觀察到用戶的審美理解正在發生變化,對影像的創作和表達欲日益增強。例如在小米CIVI調研時,許多女性用戶表示對美顏需求并不依賴,相反一些瑕疵如臉上的雀斑,希望不要抹去,能保留下來。還有,大部分用戶更關注畫面整體的觀感,例如亮度、色彩。Tiger說:“我們通過關注用戶的心理,再運用技術、效果方案和用戶不斷互動交流,最終希望用戶知道,小米的影像是理解他的?!?/p>
雖然不同用戶群體對影像風格需求不同,但小米的畫質風格堅持覆蓋更全面的用戶,這是從追求絕對畫質到全面體驗的重要轉變。
技術與藝術
與徠卡一同成長
聊到工作里最“艱難”時刻,莫過于取與舍。畫質定義工作,要時常做取舍,排優先級。這是技術與藝術的統一,也是專業與審美的結合,有很哲學的一面:“要化繁為簡,有舍有得,追求適度?!?/p>
化繁為簡,要將復雜的場景和問題進行拆解,但不能過于分散,要方向明確,正確理解用戶需求。比如用戶說“不清晰”,不清晰是指分辨率不夠,還是暗部沒有細節,還是對焦沒有對上?開水說:要真正理解和判斷用戶需求,還要加以深化,“深化的意思就是用戶說要‘1’,我們不能就做‘1’,我們要找到問題源頭的‘0’,基于第一性的原則,才能明確真正1的方向,做出用戶想要的‘1’?!?/p>
正確理解用戶需求,必不可少的是調研。項目前期調研是對用戶群體的痛點分析,項目后期則做相應的盲測,用調試好的照片效果與其他照片效果混合,邀請專業用戶與普通用戶進行盲選,以確保逐步迭代的風格在用戶可接受的范圍,這也是上市前的一次驗收。
畫質工作還有一個重要工作原則——為用戶負責,不能將自己主觀喜好作用于產品,更不能僅以創作者或攝影師的角色去設計風格或做決策判斷。
同時,畫質呈現的是圖像效果,其中涉及到諸多成像模塊,不僅需要硬件、光學等諸多專家的分析與支持,還需要主客觀結合驗證、未來趨勢判斷。了解技術及審美趨勢,給出規劃與方向,才能為技術研發預留時間。開水介紹了預判的重要性,“比如算法的實現,它的演進與迭代需要時間,不是說我現在要一個運動抓拍的算法,研發馬上就可以做出來?!?/p>
目前,小米影像的畫質定義在前期合作和后期驗收上有了諸多沉淀。前期,通過和高校開展理論探索,用以項目應用和技術開發,如人眼視覺在不同環境亮度下的響應曲線項目,以及與海外的影像技術團隊、全球知名企業團隊的合作研究;后期,在上海、北京等地搭建了主觀場景實驗室,可以模擬真實的用戶拍攝場景,更準確高效地對畫質需求進行驗收。
今年5月,小米正式官宣與徠卡達成戰略影像合作,在此之前,畫質團隊已經與徠卡工程師們進行了深度聯調,這也是團隊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開水說,“這是傳統影像與移動攝影的一次再碰撞。和百年影像領域的工程師們交流,汲取了不少養分,同時也對小米的畫質風格更有信心了,我們和徠卡也探索出了比行業通用標準更高,同時具有小米特色的影像產品。對于即將面世的新品,我們興奮又期待?!?/p>
Tiger也分享了這次合作的感受:“對于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把移動影像做到這個程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相信對整個行業也是新的啟發?!?/p>
小米與徠卡的攜手,是關于移動影像一次嶄新的想象。也是畫質團隊以及每位小米人,將多年來對用戶的關注與技術探索的集中呈現。我們希望,7月帶來的這份禮物,能讓米粉們在每一次按下快門,每一次照片分享時,感受到深入地連接,獲得治愈與溫暖。
這個七月,小米影像的成長與進化,邀你一同見證。
-
徠卡
+關注
關注
1文章
81瀏覽量
14682 -
影像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1瀏覽量
14542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7瀏覽量
1449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遙感影像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軟硬一體釋放極致影像力,vivo X200系列重新定義影像旗艦
![軟硬一體釋放極致<b class='flag-5'>影像</b>力,vivo X200系列重新定義<b class='flag-5'>影像</b>旗艦](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6F/wKgZoWcXTWKAE0uQAAJLcmYgH5881.jpe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6/95/wKgZomaCZm-ANQDwAAZAt17f2-8145.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