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測試芯片的復雜性和覆蓋范圍的原因,單個小芯片對復合材料成品率下降的影響正在為晶圓測試帶來新的性能要求。從測試的角度來看,使小芯片成為主流技術取決于確保以合理的測試成本獲得“足夠好的模具”
在異構集成系統(tǒng)中,由于單個小芯片而導致的復合成品率下降的影響,就晶圓復雜度和測試復雜性而言,為晶圓測試帶來了新的性能要求。
從測試的角度來看,使小芯片成為主流技術取決于確保以合理的測試成本獲得“足夠好的模具”。 晶圓級測試在小芯片制造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以HBM(高帶寬內存)為例,它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有缺陷的DRAM和邏輯芯片,以便可以在復雜而昂貴的堆疊階段之前將其刪除。堆疊后晶圓的進一步測試可確保完成的堆疊在切割成獨立組件之前具有完整的功能。
理想情況下,每個DRAM芯片在堆疊之前都應進行已知良好芯片(KGD)測試,以獨立驗證其性能。但這在經濟上通常是不可行的。在某些時候,測試成本超過了系統(tǒng)完成后增加的價值。
因此,需要一種平衡測試成本和未做芯片不良率檢測的測試策略,以將異構集成引入大批量生產。得益于MEMS探針卡技術的創(chuàng)新,F(xiàn)ormFactor的產品可以幫助客戶實現(xiàn)全流程的KGD測試(例如支持45μm柵格陣列間距微凸點測試的Altius?探針卡,用于高速HBM和Interposer插入連接器的良品率驗證),并且可以接受有限的測試成本(例如SmartMatrix?探針卡,通過同時測試300mm晶圓上的數(shù)千個芯片,大大降低了每個芯片的測試成本)。
最終,我們在小型芯片制造過程的每個階段獲得有關產品性能和成品率的更多信息,從而幫助客戶降低總體制造成本。
審核編輯:符乾江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44 -
晶圓測試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瀏覽量
1353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薄膜發(fā)電為什么不能成為主流
QC快充芯片,因高效而兼容性好而成為手機標配的充電解決方案!
當前主流的大模型對于底層推理芯片提出了哪些挑戰(zhàn)
億鑄科技談大算力芯片面臨的技術挑戰(zhàn)和解決策略
天合光能:TOPCon組件成為主流,700W+大勢所趨
![天合光能:TOPCon組件<b class='flag-5'>成為主流</b>,700W+大勢所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1/02/wKgaomasVviAA-DyAAARdsNSp2A872.jpg)
室內精準定位市場大洗牌,藍牙定位是否會成為主流?
半導體封裝技術的可靠性挑戰(zhàn)與解決方案
![半導體封裝<b class='flag-5'>技術</b>的可靠性<b class='flag-5'>挑戰(zhàn)</b>與解決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6/3A/wKgaomZC3VWAH6HJAABlG_EWnN8279.png)
超級以太網必將成為市場主流?
芯片新戰(zhàn)場,EDA如何擁抱新挑戰(zhàn)?
![<b class='flag-5'>芯片</b>新戰(zhàn)場,EDA如何擁抱新<b class='flag-5'>挑戰(zhàn)</b>?](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B/6A/pYYBAGKoTXWAFdqwAAAWmg44LUs841.png)
為什么電源、轉接板、接收卡三合一小間距將會成為主流?
![為什么電源、轉接板、接收卡三合一小間距將會<b class='flag-5'>成為主流</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4/C2/wKgZomX31gyAcWx3AAAbP__F5N4529.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