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首富的馬斯克,一言一行都受到全球關注。最近,馬斯克再次在社交平臺上語出驚人的表示,已經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云端,現實版馬斯克與“虛擬版”馬斯克完成了對話。顯而易見,腦機交互技術,已經成為全球科技浪潮中的前沿技術,有望成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7月24日,由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和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腦機交互技術與科幻影視創作主題論壇”,在北京首鋼園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大樓舉辦。本次論壇,以腦機交互技術為切入點,結合B站科幻動畫片《黑門》,深入探討腦科學、科學倫理、與科幻影視創作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
石景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石磊主任致歡迎辭
石景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石磊主任致歡迎辭。石磊主任表示,首鋼園是中國科協與北京市政府聯合打造的科幻產業集聚區,這里不僅疊加2022年冬奧會和“兩區”建設等多重利好,科幻產業的集聚落地給石景山區的轉型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能。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牽頭,會同石景山區聯合制定了北京市促進石景山區科幻產業發展2022-2023工作方案,旨在促進石景山區科幻產業發展集聚邁上新臺階。“科幻產業集聚區依托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平臺,以西克魔邇、北極星途、瞰瞰智域、渲光科技等為代表的40余家科幻科技領軍企業將實現入駐”,石景山區通過新招商引資50余家科幻科技企業,已初步形成“內容創作+IP轉化+影視創投+影視拍攝+科技+體驗”的產業發展格局。
“解鎖”人工智能,探索大腦“黑門”
我們如何讀心解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專家柳昀哲博士認為,《黑門》中的“黑門”即腦機系統,是從現實世界走向“腦宇宙”的核心。長期以來,人類在解碼腦與心智的過程中進行諸多探索,近一百多年來已取得重大進展,在醫療健康、教育、游戲等行業領域也有廣泛應用,但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腦機接口方面,取得眾多技術突破:開發跨物種算法將侵入性動物腦信號與無創神經活動信號統合在狀態空間,統籌無創和有創的技術;采用新穎精巧的實驗設計,結合侵入性信號,測量并驗證個體記憶、推理能力的神經信號特征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黑門”的科幻將以科技為載體進入每個人的生活。
科幻與硬核科技輝映智慧光芒
“腦機交互技術與科幻影視創作主題論壇”邀請到腦科學研究、量子科學研究、科技企業等領域的大咖,共同探討未來腦科學芻議、科技發展與科技倫理、未來科技與影視創作等議題。論壇由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總經理孫世誠先生主持,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柳昀哲博士、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常凱博士、昆邁醫療創始人CEO 盛經緯先生、科幻作家超俠先生、小水智能總裁孫雪峰先生以及《黑門》編劇導演徐一超先生齊聚一堂,激蕩思想。科學家們還在現場科普了最新大腦研究成果與腦機交互技術趨勢。
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公司的總經理孫世誠表示,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是一個具有里程碑和旗幟性意義的平臺。平臺是為了落實中國科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在科幻產業的工作部署,在石景山首鋼園內打造的科幻產業創新中心,一方面支持科學家在這個平臺上做自由科技創新孵化和轉化,另一方面,打造一個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國際交流多層次交互促進的舞臺。基于這樣的初衷,組織這場邀請科學家、企業家、科幻作家共同參與的論壇。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柳昀哲博士認為,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是腦科學中的終極問題,也是現在非常有爭議的一個議題。人類的選擇是由自身的意識決定,是由基因先天的限制決定,還是由環境決定,是腦科學里一個非常著名的假說。如果按照大腦控制運動的邏輯來分析,大腦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服務于某個特定目標,例如人類繁衍,那么人類就不自由了。
昆邁醫療創始人、CEO盛經緯認為,科普和科幻為科學插上了“時空之翼”,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引導著科學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一直以來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比如腦成像技術,現階段還局限在實驗室或醫院等某一特定場景。希望不久的將來,無論是腦電、亦或是腦磁等腦成像設備,能走進千家萬戶,更普遍的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
科幻劇《黑門》編劇、導演徐一超認為,現階段人類對人腦的理解還不如對宇宙的理解更深入,腦科學會是人類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向。正如《西部世界》所帶來的啟示,當人類認為在做一個很隨機選擇的時候,其實這些行為是被控制的。如何真正了解人類如何在意識的控制下做事,是未來需要努力探索的事情;如何使人類走向更高層級的宇宙,也是人類一直將上下求索的終極之問。
科幻作家超俠認為,寫好科幻作品的核心“命門”在于研究前沿科學,與科學家多交流,與技術領域專家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科幻創作上的更多靈感。對于科幻作家而言,只有建立在更前沿的科學技術、更新鮮的觀點之上的想象,大膽的推理和嚴密的邏輯結構,才能創造出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科學技術和科技前沿知識的普及,至關重要。
“大腦上云”或成為下一個風口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常凱博士認為,量變引起質變。如果人類能夠在原子層面操縱物體,就可以做出更多不一樣的事情。他認為,這將是量變引起質變的另外一個研究方向。正如《黑門》的副標題“蜂群”,蜂的單一個體,智力非常低,但是當單一個體的蜂“集結”為蜂群時,將會表現出遠遠超越個體智慧的“群體智慧”,擁有更強大的戰斗力,凝聚態物理中原子的活動規律也是如此。
小水智能總裁孫雪峰認為,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很有可能出現一個場景,即人類的肉體與意識分離,比如宇宙飛船載著人類的意識進行火星科技探索,但人的肉體還在地球。這里面還有更多有趣的探索方向,圍繞這一方向產生有意思的產品或作品,而這一些都要緊密圍繞人,這一主體展開。圍繞人,圍繞宇宙的探索,存在無限可能。
論壇結束后,科幻動畫劇《黑門》舉辦了全球超前點映會,活動上除了發布《黑門》主題曲 MV 和終極 PV,還超前釋出部分正片,讓媒體和科幻迷提前感受到這部國創科幻的獨特魅力。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馬斯克
+關注
關注
1文章
831瀏覽量
214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