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時序分析包括建立時間分析和保持時間分析。建立時間設置不正確可以通過降低芯片工作頻率解決,保持時間設置不正確芯片無法正常工作。
保持時間分析與建立時間分析的電路結構相同。需要分析的變量與建立時間分析的變量相似,包括:C(時鐘信號傳遞到源觸發器的延時)、E(時鐘信號傳遞到目標觸發器的延時)、B(從源觸發器到目標觸發器所經過的組合邏輯電路的延時)、tco(源觸發器延時)。
圖一,圖片來源:學堂在線《IC設計與方法》
結合圖一和圖二說明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
建立時間的設置需保證時鐘信號到達目標觸發器前,數據信號已在目標觸發器穩定建立,在圖二波形圖中顯示為Data數據的替換的時間點先于E的第二個時鐘上升沿。
保持時間的設置需保證數據信號在目標觸發器穩定建立前,數據信號可以一直保持,源觸發器的下一個數據信號未替換當前信號,在圖二的波形圖中顯示為Data數據替換的時間點滯后于E的第一個時鐘上升沿。即滿足如下公式:
tco+B>E-C+th
其中th為保持時間。
圖二,圖片來源:學堂在線《IC設計與方法》
圖三是Quartus Ⅱ工具關于保持時間的分析結果,圖中紅色字部分顯示保持時間設置錯誤,原因是Clock Skew>Data Delay,其中ClockSkew=E-C,Data Delay=tco+B。設計人員可以通過Quarus Ⅱ工具觀測保持時間分析結果的具體值,如ClockSkew的值為1.018ns等。
圖三,圖片來源:學堂在線《IC設計與方法》
設計人員除了進行電路內部的時序分析,還需進行電路輸入路徑和輸出路徑的時序分析。
輸入路徑的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計算:基于內部建立時間(intrinsic tsu)和保持時間(intrinsic th),結合輸入數據延時(data delay)和時鐘延時(clock delay),得出如圖四所示的兩個公式(tsu為建立時間、th為保持時間)。
圖四,圖片來源:學堂在線《IC設計與方法》
輸出路徑的延時計算公式如圖五所示,將內部延時、數據延時、時鐘延時相加得出輸出路徑延時。
圖五,圖片來源:學堂在線《IC設計與方法》
圖六展示了Quartus Ⅱ工具關于輸入路徑、輸出路徑時序分析結果。Quartus Ⅱ工具會分析所有路徑,并將延時最長路徑放置在最靠上的位置。每條路徑的信息包括延時時長、輸入引腳、輸出到的寄存器、時鐘信號。
由圖六可以發現,輸入路徑(虛擬D觸發器)最長的建立時間為3ns,大于內部D觸發器建立時間(內部D觸發器的建立時間為0.1ns-0.3ns)。
因此,如果設計人員需要設計高性能電路,需要盡可能將數據傳遞路徑(包括內核運算邏輯和數據保存)設計在芯片內部。如果芯片設計的數據路徑經過芯片外部器件如SRAM(一種寄存器),芯片性能會大幅下降。
圖六,圖片來源:學堂在線《IC設計與方法》
總結芯片時序分析過程,包括芯片內部保持時間分析和建立時間分析、輸入路徑保持時間分析和建立時間分析、輸出延時分析。時序分析在芯片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時序分析結果不能滿足要求,一般需要修改芯片設計代碼。
審核編輯:劉清
-
觸發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003瀏覽量
61347 -
組合邏輯電路
+關注
關注
6文章
70瀏覽量
14701 -
時鐘信號
+關注
關注
4文章
453瀏覽量
28665
原文標題:芯片設計相關介紹(33)——保持時間和建立時間
文章出處:【微信號:行業學習與研究,微信公眾號:行業學習與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