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根據外媒的最新報道,晶圓代工大廠格芯(Global Foundries)于當地時間上周五正式向員工發送內部信,宣布即將開始裁員。同時,為了能夠降低運營成本,格芯還將進一步凍結招聘。根據此前該公司在電話會議中的描述,要降低每年2億美元運營費用。
對于裁員和凍結招聘的信息,格芯的一位發言人證實了這些事項,但并未透露具體的裁員數據和裁員方向。
格芯的遠慮
從格芯自身來看,裁員的消息還是讓人頗感意外的,主要原因在于該公司近兩個季度的財報數據都表現尚可,尚未表現出寒氣逼人的跡象。
北京時間8月9日晚間,格芯發布了自己截止到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格芯在第二季度營收為19.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為2.64億美元,同比增長252%。而在格芯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中,格芯更是實現了創紀錄的21億美元的季度營收,并且營收、毛利和凈收入均是創歷史新高。此外,對于本年度的第四季度財報預測,分析機構也是對格芯頗為認可,認為該公司在該季度的表現也會較為穩健。
在營收向好的情況下,格芯做出削減運營支出的決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該公司對于整個大環境的擔憂。此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在針對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做預測時指出,全球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將從2022 年第二季開始將逐季下降。與之相呼應的是,在近日韓國媒體的報道中,也提到目前全球所有晶圓代工廠都在經歷需求下降的挑戰,一些工廠產能利用率沒有達到100%,并且產業的訂單能見度只有6個月。
對于格芯而言,當前的運營表現更多是基于歷史訂單,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降低不必要的開支是一種保全策略。當然,格芯也并非就在這期間止步不前。綜合來看格芯近幾個季度的財報,能夠發現該公司后續的目標是較為明確的。
對于格芯而言,目前一件重要的大事是繼續在全球范圍內擴充產能。包括響應美國的芯片政策,在其總部紐約州馬耳他市附近建設第二座工廠。格芯于當地時間2021年7月19日宣布了這一建廠計劃,計劃支出10億美元提高現有晶圓廠產量。也包括聯手意法半導體(ST)在法國建造一座新的12吋晶圓廠,該工廠將獲得《歐洲芯片法案》補貼,有助于歐洲增強FD-SOI等芯片制造技術并實現產能提升目標。你可能會疑惑,竟然都裁員了,那么建廠還能否繼續推進。筆者認為,格芯兩大新工廠都有政府補貼,是公司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預計不會受到影響。
格芯要辦的第二件大事是服務大客戶,近一段時間以來,格芯相繼從高通和AMD手中拿下大單。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文件顯示,AMD已與晶圓代工廠格芯簽訂了從2022年到2025年的芯片供給長約,價值約有21億美元,目前雙方已敲定修訂協議;在高通方面,格芯和高通簽訂的新合同總價值超過74億美元,約合500億人民幣,主要涉及5G射頻、Wi-Fi、物聯網等芯片代工。
格芯要做的第三件大事是挖掘汽車芯片客戶。目前,汽車芯片需求量暴漲,IC Insights分析數據指出,2021年全球汽車芯片的出貨量達到524億顆,同比增長30%,是2011年(176億顆)的3倍。同時,在新能源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的帶動下,2022年汽車芯片需求將繼續增大。在格芯2021年Q4財報中曾明確指出,該公司正在與寶馬和福特確認長期的供應關系。其中,在寶馬方面,格芯和芯片開發商INOVA Semiconductors與寶馬簽署了直接供應保證協議。
因此,在未來動向明確的前提下,格芯可以比較靈活地根據市場動向調整人員結構,以確保公司的盈利能力。
晶圓代工廠都在“抗寒”
在產業景氣指數不佳的情況下,在近一段時間以來,緊縮開支的可不止格芯,其他晶圓代工大廠也都動作頻頻。
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臺積電是絕對的龍頭,市場占比超過了50%。在凜冽的寒風中,臺積電也無法像過去幾年一樣鎮定自若了。此前,臺積電曾非常明確地表示要在未來三年內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用于全球工廠建設,在這一計劃中,臺積電2022年的資本支出原計劃為400億至440億美元。然而,在市場需求不振,產能利用率開始下降之際,臺積電宣布將這一資本開支縮減到了320-36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已經兩次下修資本開支。
此前有臺媒報道稱,由于智能手機和PC產業都進入到了去庫存狀態,因此對臺積電的6-7nm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在臺積電的財報數據中,6-7nm占據了臺積電所有業務貢獻比例中的三成,不過隨著需求疲軟,業內人士預計這一工藝節點的產能利用率將下滑至現在的九成。有消息人士認為,除了需求相對飽和的5nm和28nm,其余臺積電的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都將在未來6個月內呈下降趨勢。
此前,臺積電更是被傳出鼓勵員工休假的消息。對此,臺積電官方還進行了回應,稱公司并未強迫員工休假或有任何無薪假計劃。不過,業內人士還是認為此事并非空穴來風,如果產能滿載,不會有這樣的消息從臺積電傳出。
將目光聚焦到大陸的晶圓代工市場。上周,電子發燒友網專門分析了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的財報,并在相關文章中提到了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的講話,他表示,“從產業周期來看,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去庫存速度緩慢,客戶流片意愿不強。工業控制領域雖然相對穩健,但增幅有限。汽車類終端消費韌性強,行業尚有需求缺口。”
不過,與臺積電和聯電相繼削減年度支出不同,中芯國際宣布年內資本支出不降反增,預計2022年全年資本開支計劃從50億美元上調至66億美元。從趙海軍的解讀來看,中芯國際并不想因為外界的消極環境影響該公司的擴產計劃,繼續保障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東方等新建產線的穩定推進。對比來看,這是相對逆周期的產業投資。
當然,寒冬來臨,大陸晶圓代工市場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從目前各大晶圓廠的官方說法來看,大家都在積極地通過產品線調整應對需求不振的局面,就連中芯國際也是如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需求端長期無法恢復,或者出現了歷史性的衰退,降價是各大晶圓廠必將會采取的手段。
寫在最后
就在數月前,晶圓代工廠還是強硬的“乙方”,排隊都很難拿到產能。然而,僅僅數月的時間,在半導體下行周期疊加外部環境干擾下,市場需求一落千丈,去庫存成為半導體行業的主旋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削減開支”、“裁員”等詞匯不斷和晶圓代工廠聯系在一起。和此前風風火火大踏步向前不同,如今的晶圓代工廠也要佝僂前行以抗嚴寒了。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75瀏覽量
128315 -
格芯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4瀏覽量
259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