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也稱為數字映射。數位空間構造的數字虛體與物理空間中的物理實體十分相似,但它不僅反映了物理世界,還接受了實時物理世界信息,反過來實時驅動物理世界。因此,數字孿生體是動態的。
數字孿生: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將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模擬整合到虛擬空間中。實現對實體裝備全生命周期的映射,從而反映相應實體裝備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
數字孿生與仿真區別
仿真技術是將包含了確定性規律的模型轉化成仿真軟件的方式來模擬物理世界的一種技術,其目的是依靠正確的模型、完整的信息和環境數據,反映物理世界的特性和參數。傳統的仿真技術,如數值仿真、統計仿真、系統仿真、基于精益系統的仿真等,都是以離線的、獨立的、特定階段的方式來模擬物理世界,不具備分析和優化物理實體的功能。
數字孿生是通過實測、模擬、數據分析等手段,實時感知、診斷、預測物理實體對象的狀態,并通過優化指示調節物理實體對象的行為。在數字孿生體中,仿真技術只是一種創造與操作技術。
數字孿生技術架構,包含五層,自下而上為感知、數據、建模、可視化和應用。
數字孿生各層技術簡單介紹如下:
(1)感知:為了實時感知物理實體及其運行環境,需要傳感技術、監測技術的支撐。
(2)數據:通過監測和傳感獲得的數據,需要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傳輸到數據平臺或數據庫中進行存儲、處理和建模。
(3)建模:建模方法包括機理建模方法和數據驅動建模方法。前者根據研究對象的機理特性建立數學公式,并賦予參數,然后應用數值計算方法或解析方法進行計算,一般適合于機理清楚的物理系統;后者是指采用統計學、機器學習方法建立模型,適合于機理不明確或只存在關聯關系的研究對象。
(4)可視化:數字孿生需要很直觀的可視化效果,三維展示、地理信息系統(GIS)、AR/VR等都是很重要的可視化技術。
(5)應用:數字孿生應用的領域很多,智慧城市、精準醫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是最重要的應用領域。
數字孿生的工作原理
數字孿生是一種虛擬模型,旨在準確反映物理對象。研究對象(例如風力渦輪機)配備了與重要功能領域相關的各種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產生有關物理對象性能不同方面的數據(例如能量輸出、溫度、天氣條件等),然后將該數據轉發到處理系統并應用于數字副本。
一旦獲得此類數據,虛擬模型可用于運行模擬、研究性能問題并帶來可能的改進,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產生有價值的見解,然后可以將其應用回原始物理對象。
-
仿真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5瀏覽量
25426 -
數字孿生
+關注
關注
4文章
1342瀏覽量
123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