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汽飛凡R7、長安深藍SL03等車型接連搭載4D毫米波雷達,2022年也被認為是4D毫米波雷達商業化落地的元年。
“4D毫米波雷達加速了4D成像系統的可能性。未來4D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實現同樣的性能,在技術上是可能的。從全球來看,4D毫米波雷達正在加速落地。”行易道CEO兼CTO趙捷表示。
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各環節中,提供安全保障的感知層作為核心模塊,受到了業內極高的關注度。尤其是近兩年以來,多家車企陸續宣布將應用具備點到點智能駕駛能力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智能汽車感知元件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2021年以來,采用激光雷達的汽車產品陸續量產上市,包括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車企,以及上汽、長城等傳統車企的新產品上均搭載了激光雷達。業界一度掀起“究竟幾顆激光雷達才夠”的爭議,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激光雷達裝機量日益提升,但和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感知元件相比,其成本依舊處于高位。單顆半固態激光雷達的物料成本在500美元左右。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4D毫米波雷達有望成為激光雷達的“平替”。
傳統毫米波雷達只能接收到有限的返回信息點,僅能判斷出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在毫米波雷達原有距離、方位、速度的基礎上,4D毫米波雷達增加了對目標的高度維數據解析,能夠實現“3D+高度”四個維度的信息感知;同時,4D毫米波雷達可以接收數十倍于傳統毫米波雷達的返回信息點,進化出像激光雷達一樣的高密度點云,能進一步探測出物體的形狀,甚至是結合算法識別出物體。
趙捷告訴記者,當毫米波雷達目標識別能力足夠高的時候,它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成像系統,并實現和視覺的深度融合。
“根據下一代的壓縮感知算法,通過仿真我們已經實現了0.1×0.1度的角分辨率。從技術的可能性上,毫米波雷達在角分率上,能夠和激光雷達實現同樣的性能是可能的,這是目前已經做了一些前期的技術可行性方面的論證。”趙捷表示。
億歐智庫認為,2020-2022年供應商推出的最新代前向雷達,最大測距普遍達到了300m級別;4D毫米波雷達性價比更是極具優勢,性能可測高、點云質量相當于 64 線激光雷達,但成本僅為激光雷達的1/10。
據YOLE調研公司數據,到2027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是128億美元,4D和成像毫米波雷達的市場規模是88億美元,會占到整個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的68%。
目前,包括大陸、采埃孚、安波福等傳統強勢Tier 1供應商,Waymo、華為等科技公司以及行易道、福瑞泰克等本土初創公司,均已入局4D毫米波雷達賽道。
和此前傳統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時期,相關元器件被海外巨頭壟斷的態勢不同,國內初創企業在4D毫米波雷達領域,已呈現較強的技術實力和競爭力。
行易道的4D成像雷達ALRR300已獲得了韓國知名車企定點,滿足2023年在韓國開始實施的AEB強制安裝法規;其中程雷達獲得韓國ERAE公司和越南造車新勢力VinFast的訂單。此外,福瑞泰克的4D毫米波雷達已獲得量產定點,相關車型計劃于在年底量產上市。
審核編輯 :李倩
-
成像系統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7瀏覽量
13975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3瀏覽量
64540
原文標題:“4D”上車帶來百億美元賽道,中國初創公司搶占毫米波雷達高地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