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老兵戴輝我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過一本書,北郵畢業的年輕人趙軒任編輯。
前些日子,他又編輯了一本有意思的譯制書《圖解電子元器件》,是電子發燒友們的寶典,非專業讀者也可以大有啟發。
原作者將多達130多種元器件(含芯片)進行切割和拆解后,拍下微距高清照片,并簡要介紹工作原理。這些圖真是纖毫畢現、淋漓盡致、細致入微,簡直就是秘密花園!
譯者是林西(小西制作所創始人),她是笑容甜甜的“拆機”小美女。原本學外語和傳播的她開創了“手機裝裱師”這個創造性的新職業,或者叫“解構藝術裝裱師””,也有好事者調侃為“手機入殮師”,是為舊手機完成一場“賽博”儀式的告別。相比電子界的粗獷老爺們,她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2019年她還在英國讀書,偶然接觸到了國外裝裱藝術。在她眼中,這種以“廢物利用”為核心概念的形式非常有趣。2020年9月,24歲的林西從英國留學歸來,尋找人生的方向。她用了整整三天,將一臺iPhone4,從拆解、設計到裝裱,并拍成了一分鐘左右的小視頻發布,迅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于是她創立了“小西設計所”,鉆研與分享硬件拆解與裝裱藝術,幫助大家將有非凡紀念意義的電子產品拆解為工藝品長久保藏。
這里凝結著很多故事:在布滿星辰的夜晚,兒子用小米手機完成了和母親最后一次通話;一部iPhone,見證了一對情侶相知相守的10年......
小西設計所已經拆了超過5000部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美女林西對電子元器件是越來越有感情,所以她翻譯了這本書。這個感覺其實科技老兵戴輝我更早有過,90年代求學時,就去電子市場淘過廢舊電子零件......
曾經有人將“過氣”的手機形容為“時代的眼淚”,許多電子產品雖然在生活中歷經迭代和淘汰,但人們對舊物的厚重情感并不會消失。據統計:2021年,我國手機社會保有量達18.56億部,但新增閑置的手機進入正規回收領域不足50%,畢竟很多人都有舊手機和電子產品在床底下。
言歸正傳,看這本書《圖解電子元器件》,我感到深受啟發。
我寫過幾篇CMOS圖像傳感器的文章。《CMOS圖像傳感器35年史和中國人的關鍵貢獻》?, 《爆文《CMOS圖像傳感器35年史》的刪減內容和讀后感?》。
書內有世界上第一個做出CIS的公司——愛丁堡大學孵化出的VVL公司的早期黑白CIS芯片。來自中國的王國裕和陸明瑩是這里免最重要的研發者,這也是中國人對世界芯片產業的巨大貢獻。
書中有與手機攝像頭和CIS相關的不少精美圖片。
下面是攝像頭的垂直剖面,層層疊疊啊!
將一顆彩色CIS芯片剖開拍了一張照片。
攝像頭還有一系列附件,閃光燈和環境傳感器。
下面舉兩個分立元器件的例子。
電阻、電容、電感都是常見的分立元器件,用量很大。如果打開手機,可以看到很多象芝麻粒一樣大的電子器件。
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很受關注,每部手機要用幾百顆的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全球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村田,有年漲價,搞得沸沸揚揚。康佳電視機的創始人陳偉榮(和TCL李東生、創維黃宏生是華工同班同學)先后創立了宇陽電子和微容電子,都是瞄準了手機市場做MLCC。
深圳布吉有條中元路,是隨深圳中元電子命名的,我去參觀過。這里做傳統鋁電解電容器,也做片式電容器。
總而言之,這本書實在是太“燒(騷)”了!推薦大家購買人民郵電出版社(圖靈)出版的這本書《圖解電子元器件》。
原文標題:拆機美女林西譯書《圖解電子元器件》,真是淋漓盡致啊 | 科技老兵戴輝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最牛博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電子元器件
+關注
關注
133文章
3359瀏覽量
1062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