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
兩會期間,制造業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智能制造的重要意義在新一輪產業變革當中日益凸顯。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就指出:
“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智能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戰略高點的主攻方向。發展智能制造對于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建設數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對于此,不僅科技行業,各行各業代表都深有感觸。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事業部元通公司(分廠)主任工程師李剛表示:
“像鋼鐵這樣的傳統產業要轉型升級,離不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我們一直致力提升生產線信息化水平,__用實時數據分析進行柔性化生產,粗鋼產量減少了、產品質量提升了,還能實現低排放、原材料低消耗。__可以說,在融合中重構傳統制造業各環節,能有力提高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程度,從而提升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農產品加工領域,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則建議:應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引導米飯龍頭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和規模化轉型, 通過柔性制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通過優化產業鏈,集聚產業集群,降本增值,讓消費者分享現代工業發展的紅利,引導產業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
實際上,為推動我國智能制造全方面發展,我國正不斷加快腳步,努力在工業母機、數控軟件、高端芯片、柔性智造等核心技術上實現技術突破。而以“柔性化生產”、“柔性制造”所代表的柔性智造領域正逐漸邁過“開荒”階段,其行業價值不可估量。
降本增效,柔性智造助推工業4.0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便率先提出柔性化生產的設想,隨著柔性化智造理念的深化,其內涵和形式也在慢慢擴充。從精益生產、并行工程到敏捷制造都被列入柔性化生產范疇,這其中,以德國、日本的精益生產最為聞名,豐田汽車以此為核心在汽車生產過程中實現了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杜絕浪費、削減庫存的核心目標。
縱觀海外,德國是推進工業4.0最為積極的國家,早在其2010年公布的《高科技戰略2020》中,便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制造業發展的創新政策。為使該戰略得到具體落實,2012年德國政府公布題為《十大未來項目》的跨政府部門的聯合行動計劃,并決定在2012~2015年間向十大項目資助84 億歐元。德國前***默克爾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德國必須實現工業4.0,并保持工業強國地位。
當前,在我國升級柔性智造線,邁入工業4.0時代的這條路上,新能源企業無疑是行業“排頭兵”,以自身發展踐行了智能制造的重要價值。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電池制造領域為例,市場上第一代電池裝配線的裝配量為每分鐘60顆,到第二代提升至每分鐘130顆,第三代的裝配量為220顆,提升幅度相對較小。這是由于傳統自動化傳輸線存在速度低、精度差、設計及調試周期長等問題,而且無法拓展、無法適應不同的生產流程,維護成本高昂,嚴重影響動力電池的生產效率。這已經無法滿足大規模制造過程中的傳輸需求,也無法實現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的重要目標。
從核心問題入手,國內自動化智能制造企業果栗智造,通過傳統皮帶、倍速鏈等傳輸線痛點問題切入,__以磁懸浮技術為原理,研發出適用于動力電池生產制造的磁懸浮控制技術- iTS智能柔性線解決方案。__該方案摒棄了傳統機械傳動整套系統(包含傳送鏈、同步帶、齒輪和凸輪等零件),支持全程高精度定位控制、高速高效多動子運動、在任意位置實現同步或異步高速移動,通過多動子一步運動,進行整合不同節拍的生產環節,形成一整套高產量的自動化生產線,并滿足多規格多批量的生產,因此大幅提升動力電池生產效率,使產能提升3-5倍,突破了動力電池的產能瓶頸。
如今,動力電池動輒數十GWh的產能規模上量,對制造工藝、生產效率、產品品質、降本增效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創新制造工藝、導入智能化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穩定性,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迫切需求,果栗智造iTS智能柔性線解決方案定位精度遠高于傳統機械自動化生產線,能夠將設備折舊率降低33%,生產空間降低75%,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因此獲得了多家頭部電池企業認可并達成戰略合作,并在深圳、東莞等地落地,助力新能源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優勢。
扎根行業 助力企業創新
在諸如鋼鐵、農產品加工等眾多傳統領域,單一、剛性,只能生產某一型號產品的傳統生產線依然占據主導,東莞市政協委員、廣東凌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畫就指出:“ 東莞市目前將近30%的企業依然按照舊模式經營企業,只生產那些傳統的產品,還有部分企業壓根就沒有任何研發活動。 ”
但伴隨工業4.0時代下市場差異化的需求,這些傳統生產線逐漸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究其原因,工業化流程講究的是效率和批量化,一旦要滿足個性化需要,柔性智造不可或缺。柔性智造不但使生產線更具彈性和靈活性,能夠迅速調整生產線以適應不同的需求,也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縮短產品研發和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
從行業角度觀察,不論制造業中最高端的汽車零部件裝配制造、半導體制造、3C消費電子加工組裝還是最常見的智能物流倉庫分揀、包裝印刷、食品加工等領域,柔性智造都能帶來降本增效、提升產品多樣化等重要價值。
而從供給端來說,柔性智造同樣很有市場。以3C家電類企業為例,為滿足某一個產品,尤其是小眾需求,就去做一種模具,投入一條生產線,其投入成本較高,若需求量達不到一定要求,從商業上來看并不劃算。因此,在滿足一定產能的前提下,企業正越來越多選擇柔性化生產,讓多種產品能在同一套生產體系、同一條生產線上進行,以便分散和降低投資風險和制造成本,這正是柔性智造的價值所在。
此外,柔性智造對于企業走向綠色化、高端化也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 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重要任務。對于家電行業而言,消費升級是必然趨勢,品質型產品快速增長,定制化、場景化、服務化特征顯現,這也促使家電行業必須盡快實現向高端化轉型升級。 ”
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突破4.5萬億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超過1.1萬億元。工業是深圳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50%。從2020年的9528億元,到2021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再到2022年站穩萬億元規模,3年間,工業增加值的“穩扎穩打”,正成為中國在智造、創新領域的名片。
近十年來,深圳以年平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一躍從邊陲小鎮發展為中國綜合經濟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名列前茅的現代化大城市之一,證明了唯有高端制造才能推動城市更好發展,并進一步帶動了周邊城市的制造業發展,如此強勁的發展節奏,譜寫出一曲我國制造業從低端制造走向高端智造,從工業3.0時代向工業4.0時代演進的序曲。
高端制造業點亮“燈塔工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2012年到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突破40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中國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今,全球近80%的空調、70%的手機以及60%的新能源汽車都是“中國制造”。盡管中國制造發展到今天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制造業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仍舉足輕重。
如此來之不易的成績,源于我國不斷加快的新型工業化步伐。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高頻熱點,科技和創新始終是重要話題,制造業則是二者交匯的發展重心,解決制造業卡脖子難題就是在解決我國的未來發展難題。
“我國的制造業門類非常齊全,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質量發展就要體現在這里。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今年兩會,推動制造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而在邁入工業4.0的關鍵階段,眾多核心技術和手段,如傳感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領域,都與柔性智造密切相關。越來越多企業則像果栗智造一樣,__以推動中國制造向工業4.0智能制造升級為己任,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把創新方向瞄準了對智能制造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上,為中國制造邁向高端貢獻智慧和力量。__伴隨這些專注于工業母機、數控軟件、高端芯片、柔性智造等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的推動,中國工廠正出現越來越多點亮世界的“燈塔工廠”,最終將實現我國從制造業大國轉向強國的宏偉目標。
審核編輯 黃宇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6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3瀏覽量
765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