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其需求與存在是不可替代的。為了實現蔬菜的年供應量,很多地區都選擇采用溫室大棚來種植,以相對封閉的環境來對抗氣象,從實際出發,采用當地材料,因地制宜,建設薄膜大棚、玻璃溫室等。
建設溫室大棚,應考慮自然條件和場地布局,選擇合適的場地進行開發建設。要建設大面積連續熱室群,應盡量選擇滿足以下條件的地塊:
1、地勢開闊,東、南、西側無高大樹木和建筑物遮擋。
2、避開風口和風道,北面有天然屏障。
3、足夠的供水和排水能力,包括水源、水質、水動力和排水工程。
4、土壤肥沃疏松,地下水位低,無鹽蝕等污染。
5、周圍無煙霧、有害氣體和污染源。
6、靠近干線公路,交通便利,便于產品配送和原產地市場的建立。
結合溫室建設所在地的采光、通風、灌溉等條件,處理好溫室結構的參數,搭配良好的養護結構、環境調節等設備,對大棚進行科學管理。
同時,為實現對自然環境的精細化控制,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一步到位,建設智慧溫室。應用智慧溫室系統,采用一種集約化、技術化的農業種植方式。所謂的智慧溫室系統,基于農業物聯網系統與現代化設施溫室,利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等感知設備,配合智能控制柜、管理云平臺、智能閥門等,建立起針對溫室大棚環境的監測、傳輸、管理系統,執行通風補光、水肥灌溉、遮陽等作業,精細化控制室內環境,增加作物產量,給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入,同時解放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1、光強調整
當光照度傳感器監測到室內光照度高于預設光照值范圍時,云平臺自動執行遮陽降低光照操作,進行降低室內照明設備的亮度、打開遮陽系統等。再次檢測到光照度達到適宜范圍時,自動暫停降低光照度的操作,完成一次降低光照度的操作。同理,補光操作也是同樣邏輯。
2、調整CO2濃度
當二氧化碳傳感器獲知顯示室內CO2濃度高于預設濃度范圍時,系統自動開啟排風機、通風機、開窗系統等設備,進行室內外的空氣交互,清除室外多余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過低時,也會自動執行通風操作,及時補充室內二氧化碳含量。
3、溫濕度調節
當云平臺獲取到空氣溫濕度感器反饋的室內數據,對比預設溫度適宜范圍,得出室溫過高時,自動開啟制冷設備、通風系統等,恢復作物的光合作用活性。
4、其他調節
土壤墑情、土壤營養成分、紫外線等因素的調節,也是采用相同邏輯,精準控制每0.1°溫度、每1L灌溉用水等。同時配合系統的自動報警功能、數據管理、歷史查詢、聯動控制等功能,一體式管理溫室大棚。
智慧溫室建成后,主要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為主,例如反季節蔬果、花卉、育苗、藥材、水果等。且投資建設成本較高,為了保證投資者的投入能快速收回并盈利,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考察市場。任何投資,考察先行。了解一下當地農產品的進貨渠道、市場價格、產品質量、交通自然條件等關鍵信息,判斷是否具備當地種植銷的條件。
2, 選擇棚型。大棚溫室種類較多,氣象、地形地勢、投資成本等因素都會影響大棚類型的確定。遵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則,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設計比較符合條件的大棚。
3, 選擇作物。綜合市場需求、大棚類型等信息,選擇經濟價值高的品種,多學習相關的種植管理技術,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
4, 開拓渠道。線下可通過連鎖超市、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配送等,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品牌和美譽度。線上通過互聯網、微信、美團、淘寶等平臺營銷推廣。
大棚溫室屬于種植業中的設施農業,具有投資成本較高,產出效益高的特點,屬于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應用項目,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強,多以機械化生產為主,更合適規模化、集約化種植。
審核編輯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390瀏覽量
756577 -
溫室大棚
+關注
關注
0文章
76瀏覽量
130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