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芯片是溝通虛擬信號與現實世界的橋梁。作為處理外界信號的第一關,模擬芯片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控、醫療、汽車等各下游終端。
根據 WSTS 數據,2021 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 5559 億美元,2021 年模擬芯片占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 13%。根據 IC Insights 數據,模擬 IC 市場 2021 年銷售額為 74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出貨量達到 2151 億顆,同比增長 22%,均創歷史新高。
近些年,隨著集成電路國產化進程加快,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國內誕生出不少優秀的模擬芯片設計企業,在細分領域成為國產替代的弄潮兒。杭州晶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晶華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2005年成立以來,晶華微確定了自主研發高性能、長生命周期的模擬技術和產品的路線,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健康 SoC芯片、工業控制及儀表芯片、智能感知 SoC 芯片等。
“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鋒芒。”一向低調專注的晶華微逐步在市場嶄露頭角。比如,其多功能數字萬用表專用芯片已占有較高的市場地位;醫療健康衡器芯片產品市占率也已處于行業第一梯隊;工控HART調制解調芯片和4~20mA電流環DAC芯片已經成功實現國產化替代,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2022年,晶華微在科創板成功上市。據了解,這家近20年的企業,在上市前僅進行過一輪Pre-IPO輪融資,僅靠自身收入就能夠支持企業的發展。
同年,晶華微創始人兼總經理羅偉紹博士獲得了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下文簡稱“聯盟”)“感知領航標桿人物”稱號。
日前,感知芯視界編輯對羅偉紹博士進行了專訪。在采訪中,我們和羅博士一起暢談了行業標桿人物評選意義、創業經歷、企業上市、未來發展、產業前景等多個話題。
以下是對話內容:
獨家專訪
創業18年 這類人才要避開
感知芯視界:請您分享獲得聯盟“2022感知領航標桿人物”稱號的感想?聯盟設立“感知領航標桿人物”評選意義?
羅偉紹:非常感謝主辦方和評審專家的支持。承蒙錯愛,一方面我感覺非常光榮,另一方面也有壓力,想著要怎么做才能對得起這個稱號。
我們知道,感知是將世界上的物理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當下人類社會,一直在向著工業4.0的目標邁進,對感知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感知器件的指標要求也越來越高。
現在感知產業在全國遍地開花,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不可避免地會整合出一批領軍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眾多從業人員會看見同行中不斷冒出來的標桿性人物和事件,帶領著行業走向金光大道。
所以,我認為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設立的“感知領航標桿人物”評選活動很有必要,可為行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對象。因為這個使命,我感到誠惶誠恐,恐怕承擔不起這個稱號相對應的要求。只能硬著頭皮,厚著臉皮,與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
感知芯視界:請您分享帶領晶華微從創業到上市的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巨大挑戰?收獲了哪些創業心得?
羅偉紹:我們知道,半導體行業及傳感器行業發展都有周期性。晶華微成立至今已有18年時間,我們穿越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走到了現在。關于挑戰和創業心得,我有兩點想和企業界的朋友分享。
一方面,我想強調的是人才。企業沒有人才就無法發展,但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培養忠誠度也非常重要。以下幾類人才我們要區分對待。
如果是無德無能的人,一定要避開。有能無德的人,也要狠下心來避開。因為這樣的人一旦進入企業,對企業的傷害非常大,我相信很多企業家可能會有這種體會。
有德有能的人才,我們要千方百計地留住他們,讓他們共同擁有對企業發展的忠誠度。有德無能的人才,我們總有辦法讓他們在企業里面發揮作用,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當“明星”。
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到對市場的認知,對客戶進行深入的調研。特別是我們這種年紀的人,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眼光獨到,自認為我只要把產品做出來,市場就會接受,但事實往往是很殘酷的。
所以,我建議企業界的朋友在做產品之前,一定要先進行市場調研,看看市場真正需要什么。我們要做出讓市場能夠接受的產品,而不是我們自認為好的產品。
獨家專訪
上市新征程 從心所欲迎挑戰
感知芯視界:上市對企業來說往往意味著新起點、新征程,請您分享一下晶華微上市后的一些新變化?
羅偉紹:2022年7月,晶華微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功融資不僅給公司帶來了很多資源,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上市效應帶來的新變化,首先體現在人才引進方面。我們比上市前引進人才要順利很多,無論是在杭州本部,還是上海、深圳、西安等這些分公司,都能夠順利地吸引很多人才加入。
其次在項目合作方面,我們現在跟幾所高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我相信因為公司的成功上市,給這些合作的高校帶來了很多信心,相信晶華微有資源和能力來做更好的產品。
在業務目標感方面,因為公司上市,我們的員工有了更好的奔頭,有更大的信心在公司的平臺上向前邁進。
感知芯視界:作為企業領袖,您認為公司上市以后面臨著哪些新的挑戰和責任?
羅偉紹:大家應該記得,我們在去年上市的時候,其實整個社會經濟指數都在下調,有一些領域下調地更厲害,這對我們公司的業績挑戰非常大。
未上市之前,我們是一家私人公司,只要投資人滿意,我們能發工資和獎金,有資金去流片就很滿足了。現在不一樣,晶華微是一家公眾公司,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自己原來的股東和員工,還有整個社會以及眾多的投資人,因此責任壓力就更大了。
感知芯視界:請分享一下您平時如何舒緩自己的壓力?
羅偉紹:要靠心態。孔子在《論語》中曾說,七十從心所欲。我雖然沒有到七十歲,但是我現在已經是從心所欲的狀態。
工作永遠做不完,我們要做的是問心無愧,而不是“躺平”磨洋工。無論公司是否上市,我都盡我的力量去做,但也總不能每一天都“996”,還是要注重身體的健康。我通過每天跑跑步、散散步,來讓自己的心態得到放松。
獨家專訪
求賢若渴 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再上新臺階
感知芯視界:請談談晶華微過去切入的應用領域(消費級醫療電子、工業控制、物聯網等)呈現出哪些新的機遇點?
羅偉紹:三年的疫情影響和老齡化的趨勢,使得老百姓的健康意識都大大提高了,所以我們非常看好未來的消費級家庭醫療電子產品,這里面包括家用血壓計、血糖儀、血氧儀等,以及一些大家平時可能不太注意的家用醫療電子產品。
現在老百姓的經濟條件也提高了,都愿意花一些錢來買家用醫療電子設備。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這些設備的信任度在提高。所以,我們要將產品技術指標做得更好,讓用戶用得放心,這樣用戶使用量才會更大。所以家庭健康醫療設備是我們未來繼續關注的重點。
在工業控制方面,由于國家對工業自動化的重視和國產替代的加速,這塊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晶華微過去就在工業控制領域深耕,未來我們將持續加大投入,把工控領域產品精度做得更高,功耗做得更低。
未來,隨著業務的增長,我們的家庭健康醫療、工業控制、模擬信號鏈芯片等都在加大研發,今年以來已陸陸續續推出新產品。
感知芯視界:對很多企業來說,疫情防控放開的2023年是全面發展的一年。請您分享2023年晶華微將有哪些新動作?(產品、市場、研發、人才等)
羅偉紹:我們今年將加大力度去擴充我們研發、市場和公司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團隊。
在研發方面,不管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如何,我們都要加大投入。從我們公布出來的數據可以看出,晶華微每年的研發投入是逐年增多的。
我們也與幾所高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希望通過產學研緊密的合作,結合公司產業化跟商業化的經驗,加快將高校的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
在市場方面,我們也會繼續拓展應用領域,豐富產品體系,做寬產品各方面的數量和質量等。所以,我們將更積極主動地引入更多新的人才,進一步提高市場開拓和產品需求分析的能力。
此外,公司上市后規模更大,包括我在內的第一代創業者能力有限。我們需要更多擁有大團隊管理經驗的人才進來,共同提高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水平。
感知芯視界:晶華微的很多芯片產品是智能傳感器必備的核心元件。請您談談貴企業技術在幫助智能傳感器實現更高性能、更高性價比、更集成化等方面,發揮著哪些競爭力優勢?
羅偉紹:晶華微的產品都具有高集成度,我們將儀表放大器、ADC、MCU等全部放在一個芯片上面。這樣的話,用戶板上的面積可以大大降低,他們產品可以做得更小。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噪聲、抗干擾等方面保持著優質的技術指標。用戶沒有最終的目標,他們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在產品集成度、精度和功耗等方面不斷地投入研發資源。以上這幾個指標與我們越來越精細的傳感器相互結合之后,將助力用戶做出更好的產品。我想這是晶華微對行業的貢獻。
感知芯視界:請您分享未來5-10年晶華微的發展愿景?
羅偉紹:我們希望做出更多優質的產品為客戶服務,同時各個目標應用領域都有對晶華微產品的信任。我們也希望在未來5年-10年,大家一看到晶華微,就知道這是一個高質量的民族品牌,不用擔心我們的規格參數里面有水分。
獨家專訪
談本土產業: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感知芯視界:請您談談智能傳感器領域的行業發展情況如何?
羅偉紹:目前傳感器產業遍地開花。我們看到前幾年基金投入比較多的時候,有人寫個PPT就可以融資幾千萬。如果大家這樣一窩蜂去做,又沒有一些真正革命性突破的技術,做出來的產品往往大同小異,容易造成嚴重的行業內卷。
所以,我建議國家要加大力度去保護知識產權。我們曾看見一些同行在原公司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后,就去創業做同類產品。由于沒有研發成本,他們就可以賣更低的價格,這樣的行業內卷非常不健康,長此以往會影響到我們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我也經常提到,希望有關部門鼓勵萬眾創業的同時,也要鼓勵有創新的idea再去創業。
感知芯視界:請您談談國內模擬芯片產業的發展痛點在哪里?和一流大廠相比,差距在哪里?
羅偉紹:目前整個行業最大的痛點是大家一窩蜂去做同質化的產品,進而引起行業嚴重的內卷。談及差距,我們與國際一流大廠相比,確實起步比較晚。回想國外一流大廠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集成電路,我們那時候的認識還很不足。
我從二零零四年的時候回國創業,當時國內集成電路的發展水平比較低,沒有幾家真正自主研發的廠家。從那時到現在,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在這當中,因為國外對中國幾個大企業的多次制裁,才引起了大家對集成電路的高度重視。所以,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真正起步且有大規模基金和人才投入,也就只有五到六年的時間。
不過,一時的差距并不可怕。一方面,我們中國人非常的刻苦勤勞,制度也有優越性,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中國,本土的內需也非常大。所以,只要政策上加大力度,來保護我們這些創新性的企業避免內卷,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能夠縮短這個差距。
感知芯視界:在芯片短缺、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模擬芯片產業要實現更多的跨越、更多的自主可控,請談談您的建議。
羅偉紹:放棄幻想,國產替代的進程必將進一步加快。我們一方面要有更多的有為青年樂意投身到行業中來,耐得住寂寞,不為掙快錢,踏踏實實地去研發設計出有替代意義的芯片產品。另外,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建議資本投向能做出有意義產品的企業,而不是一味追逐短期的財務回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今日內容就到這里啦,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要獲取更多行業干貨研報,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審核編輯 黃宇
-
模擬芯片
+關注
關注
8文章
630瀏覽量
51272 -
晶華微電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63瀏覽量
1154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