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中,今年年中和往年有很大不同,沒有了半年度的資本總結熱潮,只有來自各方的溫差,老李也在感受市場的冰火兩重天——大家都在說難,如何在困難中尋找結構性的增量,是大家共同的話題,也是有意義的話題。
過去的兩個月,老李一直在走訪企業,走訪資方,雖然資本市場很差,因為大家都相信,當波谷逐漸加深的時候,上坡很快就要來了。
站在半年的時間節點上,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為何要從全局視角看溫差,周期為何又回來了?后半年汽車資本市場還有機會嗎?
全局視角看溫差
過去的半年,每個人心中都感受到了來自宏觀和微觀的“溫差”,一方面,我國上半年的經濟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降薪、裁員乃至削減預算都時刻伴隨在我們身邊,不同人之間的溫差也在增加,尤其是企業家之間,結構性的溫差比普通人更明顯。
老李前段時間一直在各地拜訪和旅居,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感受到的都是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收縮”,幸運的是,雖然我們一直說汽車行業“卷”,但不得不承認,汽車對從業者來說依然是不錯的行業,其“卷”的程度好過互聯網,好過手機,也好過大金融。
這半年來,汽車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依然是“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老李在三月份用這個詞,時間過去了一季度,依然沒有改觀,消費市場雖然增速放緩,但依然保持增長態勢。
相對而言,資本市場冰冷無比,在一級市場,根據中汽中心的數據,今年汽車行業上半年的融資數量和融資金額依然低于同期,在二級市場,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的市值依然不溫不火,但好消息在于,其市值已經進入了底部箱體階段,反轉只是時間問題,理想、蔚來、小鵬雖然走勢不一,但短期很難回到原來的水平。
老李也在看一些行業評論,如果從局部看,目前汽車行業很多環節和企業,確實存在結構性問題,甚至很糟糕,比如部分上游零部件企業和部分車企。
盡管如此,老李和很多業內人士交流發現,企業高層對行業比行業專家和普通從業者更樂觀一些,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創業者先天的“樂觀性”,有的是因為企業處在上升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高層的大局觀,高層通過大局看到的情況比微觀要好很多,這種看問題的格局值得很多從業者學習。
實際上,無論是消費市場還是資本市場亦或是企業,我們都要用全局和周期的視角來審視,不應該局限于某個時間段,也不應該局限于某個單一視角,透過全局,任何事情都會更加明了。
我們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從2019年特斯拉大漲開始,新能源汽車連續在資本市場獨霸舞臺,由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含金量”確實過硬,并且資本市場其它主題力度不夠,所以兩年多的時間,新能源汽車僅僅調整了一次,這樣的結果是新能源汽車企業估值過高,市值下來后,要有“足夠長”的時間調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調整到了現在。
回顧過去的十多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鋰電行業經歷過三次大周期,這個行業本身就是在螺旋式上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鋰電的角度了解了解,因為鋰電的周期視角比新能源汽車更直觀。
在今年一季度末,老李曾說新能源的時代很難回來了,因為Al會成為今年的主題,但現在,老李認為當時的判斷要調整下,整個二級市場大概率也是這個判斷:Al和前兩年的新能源不同,很難用業績支撐起市值,難以長期站在二級市場舞臺上。
周期又回來了?
提到Al,很多朋友比較陌生,但實際上Al應用在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熟悉二級市場的朋友都知道,Al主題出現后,算法、算力、數據等細分領域企業的市值一路走高,老李想說,Al不是產業,其更像是一項應用在各個領域的技術。
我們看前些年的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出現后,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巨大變革,過去的十多年,互聯網各行各業經歷了從0到1的搏殺,持續高速增長,現在我們幾乎看不到沒有被互聯網化的行業,隨著增速見頂,互聯網企業已經從成長型企業變成了平臺型企業。
我們回過頭來看,互聯網本身作為一項技術并不能產生價值,只有和細分產業結合后,互聯網企業才能發揮價值,今天的Al也是一樣。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硬科技”和“軟科學”的概念,這些年來,很多資本喜歡投資硬科技,比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等,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支持,政府基金強力推動,另一方面則是這些產業可落地,回報快。
相比來說,軟科學則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可,十多年前的互聯網是軟科學,今年大火的Al也是軟科學。
軟科學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互聯網,反之,軟科學如果無法落地到產業,其價值會大打折扣,盡管大模型異?;鸨?,但其仍然是Al的一個學科,Al能否像互聯網一樣迅速帶來產業革命,我們不得而知。
老李的個人判斷是,Al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行業的革命,對汽車行業來說,一些相對容易實現革命的領域的進度會非常快,比如金融保險、電池評估等,這些領域在技術上相對容易落地,也容易變現,但是車企和科技企業對這些領域還沒有太多關注,還有一些環節的落地周期會非常長,自動駕駛就是最好的案例。
很多朋友問,老李說Al為何提到了汽車?實際上,Al的落地場景是各行各業, Al在汽車領域并沒有帶來革命,窺一斑知全豹,在其它領域落地也很難?,F在越來越多投資人明白,Al的進程要比當年的移動互聯網慢得多。
回到資本市場,大家會發現,盡管Al很火,但一級市場并沒有多少標的,原本火爆的二級市場也在年中熄火,一方面是因為Al估值較高,另一方面企業的業績也不夠給力,Al能否成為二級市場全年的主線一下成了未知數。
從流動性看,后半年大概率不會出刺激政策,所以,后半年的市場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均衡的市場,估值的高低會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低點就是機會。
近期很多機構開始關注低估值的板塊,實際上,汽車就是一個典型的板塊,到目前為止,汽車板塊的長城汽車已經跌到了較低的位置,即便是從現在的位置上漲50%,估值也依然不算高,所以,我們可以對后半年的汽車股市留有更多期待。
下半年機會在哪里?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會問,后半年汽車股市還有機會嗎,老李可以確定地說,下半年的汽車二級市場的結構性機會要明顯優于上半年。
坦率地講,今年上半年是過去三年來表現最差的半年,不是因為跌幅大,而是因為被新的題材牢牢壓制,市場讓從業者沒有脾氣,包括老李個人都受到了影響,市場不好的時候,大家都在“貓著”,開電話會,稀稀拉拉的人,線下路演更是寥寥無幾,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三年特殊時期。
Al出現不確定性之后,很多朋友說,新能源或者汽車的拐點很可能在下半年到來,Al主題會慢慢淡化,周期重新回到主流賽道。
二級市場有一句說爛了的真理,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西方的理念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中國古代陶朱公說過,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貴出賤取,下半年的二級市場大概率會按照這個節奏演繹。
在汽車行業,有的企業可能會出現快速反彈,有的企業可能持續調整,有的企業可能會因為政策、戰略和并購調整重新入場。所以從下半年開始,老李會用新的體系開展研究,及時與大家分享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分享市場有意思的事情。
在此老李先和大家分享幾個判斷,過去這些年汽車行業一直在提“硬件+服務”贏利,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企業率先實現的是硬件盈利。
大家可以理解為新勢力的盈利方式與傳統造車企業并無差異,誰銷量好,誰就是王者,理想、蔚來、小鵬,大家已經實現了從0到3%的跨越,接下來要做的是從3%到10%甚至更高,這是典型的制造業的邏輯,通過硬件盈利,包括特斯拉也是一樣。
什么是服務盈利?簡單講就是在用戶使用階段,通過一系列的附加服務,為企業增加利潤,過去一提到服務盈利,大家想到的都是輔助駕駛等一系列產品,但現實骨感,輔助駕駛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老李看來,車輛的補能、保險、二手車等一系列使用階段的服務正在迎來變革,相比輔助駕駛,這些場景的服務是用戶剛需,過去這些場景的服務完全被市場上大大小小的公司掌握,比如保險行業的人太平,比如二手車領域的上千家交易市場,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變革也在驅動使用階段的變革,金融保險風控、二手車檢測評估都將依賴于整車企業,這些市場的蛋糕足夠“大”,前段時間,比亞迪收購了易安財險,老李相信這是比亞迪在總體戰略中的重要一部分。
可以說,未來推動新能源汽車二級市場的增量仍然是銷量,是硬件盈利,但從長期看,新能源汽車二級市場要出現連續增長,服務盈利必須要打開,這個過程也許很艱難,但老李相信,隨著Al等軟科學發展加速,服務盈利只是時間問題,到那時候,新能源汽車企業才會成為真正的科技企業。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4瀏覽量
100127 -
汽車行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3瀏覽量
15453 -
鋰電
+關注
關注
4文章
445瀏覽量
16090
原文標題:汽車股的拐點正在到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autocarweekly,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