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由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的轉變,大量制造型企業也開始經歷由拼量到拼質的轉變。傳統追求產能的單品專線轉產難、產能無法充分利用、設備占地面積大的缺點也日益凸顯,而柔性制造作為一種具備高度適應性的生產模式恰好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01什么是柔性制造?
柔性制造簡單來說是一種可以快速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制造模式,一方面可以快速應對內部轉產的需求,一方面也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快速進行產線的升級來適應市場的變化,最大程度降低企業的重復投資成本。柔性制造按照制造方式可簡單劃分為柔性加工與柔性裝配,而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柔性制造單元,是柔性制造中的重要設備形式。
02柔性制造產線與傳統制造產線的區別
傳統制造產線更適合進行以產定銷的大批量生產,效率高、質量穩定、程序固化。缺點是生產單一,轉產困難,如果產品需要更新換代需要全換,重復投資成本高。柔性制造產線則可以彌補傳統制造系統的缺陷,更適合以銷定產的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制造,可以大大減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庫存量;減少直接勞動力實現無人工廠;顯著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前期設備的投資成本會比較高。
傳統制造產線:
傳統產線
柔性制造產線:
TEAM柔性產線
柔性制造產線和傳統制造產線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是適用于不同的企業需求,也適用與不同的市場行情。
03柔性制造實現要素
1.柔性設備:足夠標準化模塊化的硬件設備
要實現柔性制造的快速適應能力,那么在產線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產線后續的迭代升級,業界常見的解決方式就是建立足夠豐富的標準化模塊。
一方面標準化模塊都是在其他項目中應用過的,穩定性已經得到驗證。
另一方面在產線需要換型時,只需更換當中個別模塊便可實現產線的升級換型,無需大拆大卸,大大降低重復投資的成本。
2.柔性管理:踐行柔性理念的管理軟件系統
在設備的基礎上想要實現生產制造的全面柔性,那么還必須要有適應柔性生產的管理方式,例如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計劃管理,以提升調試效率為目的集成調試軟件等等。
實現柔性制造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孤立的技術行為,它需要自上而下的貫徹理念與實踐,需要軟件與硬件系統的相互成就。
04柔性制造系統的應用行業
在我們的實踐中可以發現,柔性制造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從傳統的低壓電器、3C電子、醫療耗材、五金行業,再到新興的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醫療美容行業。
下面就兩個應用比較成熟的行業做簡單介紹:
低壓電器行業
低壓電器的典型產品有電工插座、電工開關等,在TEAM的實踐中,這類產品生產設備應用柔性上料標準站、配合自動組裝的標準工藝站以及實現自動換夾爪的快換模塊。實現不同產品的共線生產,最高可兼容100多種規格,大大提高了設備的重復利用率。
TEAM低壓電器柔性裝配線
醫療耗材行業
醫療耗材也是一個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行業,例如一個喂食接頭就可能有幾十種不同的型號規格,如果每個規格做一個專站,成本可想而知,但是柔性制造卻能實現一臺設備兼容幾十種規格的生產。
不同規格的醫療耗材喂食接頭
我們能看到產品規格雖然多,但他們的組裝動作類似,區別只在于尺寸,所以我們只要更換與物料接觸的部分,如夾爪、載具等,并將這部分設計為標準模塊,就可以直接在一臺設備上實現若干個規格產品的柔性生產。
05柔性制造系統的發展趨勢
向小型化、單元化方向發展
柔性制造單元(FMC)投資少、柔性高,非常適合提高企業市場適應能力。
向模塊化、集成化發展
以模塊化結構(比如將柔性制造模塊FMM、柔性制造單元FMC作為柔性制造系統加工系統的基本模塊)集成柔性制造系統、再以柔性制造系統作為制造自動化基本模塊集成CIMS是一種基本趨勢。
單項技術性能與系統性能不斷提高
提高精度、準確度技術能力不斷提高,同時計算機系統集成整體自動化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TEAM柔性上料工作站
柔性制造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和生產規模的變化,實現生產流程的自適應和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當今增量市場往存量市場發展的大背景下,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尤其是行業頭部企業的青睞。
審核編輯 黃宇
-
柔性制造
+關注
關注
0文章
71瀏覽量
93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