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作為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對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管理技術、物流運輸等方面都帶來了升級與改善,造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所謂的智慧農業,具有廣義與狹義兩方面的含義,廣義角度從種植/養殖開始,直至收獲、物流加工、消費等一系列過程,狹義上則只有生產、養殖等產出環節。從長遠發展角度而言,實現智慧農業,可以用以下八個角度入手,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
應用方向:
1.農業監測
結合農業氣象環境、遙感圖像、GPS定位、土壤墑情等信息,智能化融合、挖掘數據,對農作物生長趨勢做出預測,對農業環境及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預警分析,及時提醒用戶做出預防。農業環境包括農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氣、光、熱及施用于農田的肥料(包括化肥)、農藥、機具等,是智慧農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水肥灌溉
基于物聯網的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采用高精度物聯網傳感器,遠程采集土壤墑情、酸堿度、養分等信息,實現墑情(旱情)自動預報、灌溉用水量智能決策、遠程、自動控制灌溉設備等功能,實現精耕細作、準確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
3.診斷與預警
基于對農業環境及農作物生長實況的監測,結合圖像視頻采集,進行智能比照與識別,提取結果存儲至智慧農業云平臺,實時展現監測動態。綜合歷史數據分析與診斷,給出預警與信息發布,同時同步至云平臺。通過實時情況數據采集、數據庫建立、專家模型介入、云端計算等技術,做到災前預警、災中指導、災后評估的整體目標。
4.溫室大棚
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采用不同傳感器,在溫室大棚內部署監測節點,及具有執行控制的節點(如風機、電機、閥門控制器等設備/系統),組成可測量、控制土壤濕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溫度、空氣溫濕度、氣壓、光照強度、CO2濃度等要素的無線網絡,配合存儲的歷史數據,優化調整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業,從而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5.智慧養殖
針對禽畜養殖、水產養殖等養殖業,采用特定的傳感器實時采集、監測禽畜的體溫、位置等信息,結合特定算法養殖環境等進行監控,準確掌握養殖環境及禽畜生長動態,動態調整養殖環境、棟舍管理、防疫出欄進行快捷高效的遠程指導,提高養殖管理的能力。
6.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將根植于龐大的農業動態數據庫,和專業技術、專家,提供詳盡的技術指導,反饋農業實踐問題。提供農業知識查詢、并連接農戶與專家實時在線互動解決農業實踐問題。結合互聯網推廣技術,實現農技推廣。
7.農產品溯源
通過物聯網采集的農作物生長及其環境參數記錄、圖像等數據,結合RFID、條碼等技術,連接農產品生產、收獲、檢驗、加工、物流、監管、消費等環節,囊括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追溯模式,確保農產品安全可靠,提升農產品溢價性,逐步建立農產品的品牌效應。
8.O2O電商平臺
集網上洽談、競價、交易、結算、交收、物流配送、后臺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農產品第三方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政府監管、質量安全追溯等解決方案。通過提供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全面融合的服務,積極推進全國性農產品生產、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平臺最終將打造成為權威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價格中心、結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智慧農業的應用是農業的一次升級與變革,同時利用現代化科技,也可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業從事者人數有限的問題。
審核編輯 黃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3瀏覽量
377014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54瀏覽量
44743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46瀏覽量
64685 -
智慧農業
+關注
關注
4文章
789瀏覽量
199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