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古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是中國海洋貿易網絡中的明珠。外來的理念與技術自廈門而入,中國的文化與商品自廈門而出。新事物、新科技往往在這里煥發最耀眼的生機——比如說,人工智能。
多年來,廈門持續推進AI技術發展,加速構建AI產業聚集高地,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為數字廈門的發展引擎。在這里,我們能看到AI技術最新的發展動向,最具代表性的落地方案,以及中國城市探索AI、利用AI的發展樣本。
如今,大模型的長風又起,引發了全球關注。中國城市應該如何借助這股動力,抓住時代風信,進一步完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可以在廈門找到。
8月3日,以“數智深耕 AI讓城市更美好”為主題的華為云城市峰會·廈門開幕。在峰會上,我們可以了解到AI發展如何深入城市,賦能城市,助力城市經濟發展提“智”增速,全面提升競爭力。
如果說城市是一艘艘大船,AI是助力城市發展的風帆,那么在面向大海的廈門港,正可以看到一幕“直掛云帆濟滄海”。
AI這支“云帆”,給城市帶來什么?
毫無疑問,AI技術正在給城市帶來更多價值。尤其是大模型提升了AI算法的泛化性與通用性,極大程度上強化了城市與AI之間的價值紐帶。
綜合來看,AI大模型的“云帆”,可以帶給城市三大價值:
1.賦能城市基礎職能,強化城市在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很多城市中的固有挑戰,比如渣土傾倒、水系污染、交通擁堵等難題,都可以通過AI技術融入,得到很好的解決。
2.AI可以為城市提供新型基礎設施,從而吸引新型企業、新興產業發展,拉動城市經濟增長。AI算力與算法的落地應用,可以快速推動軟件、遙感、智能制造等新型產業的聚集和發展。
3.AI作為新型技術,可以賦能本地產業,提升城市自身發展優勢,補齊產業短板。各個城市的產業重心與資源稟賦或許有不同,都可以通過AI技術的產業升級動能,推動城市優勢持續、穩定、優化發展。
AI大模型不僅僅是風潮,是熱點,更是城市值得長期發展,堅持探索的價值空間。中國城市應該如何用好AI這支云帆,在峰會上我們也能夠找到答案。
城市與AI:大船正待入滄海
對于城市來說,AI是一項綜合化、底座化的通用技術,是一項新的綜合發展條件。回望過去,以數字基礎設施為起點,中國發展探索了智慧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面向未來,以AI基礎設施為起點,智慧城市、數字經濟、數字政務等領域都大有可為。
如何把控全局,腳踏實地用好AI技術?如何賦能城市發展?綜合峰會上的多方信息,我們可以用三句詩來概括:
1.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今年大模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到AI算力成本高昂、缺口大,以及AI算力受地域因素影響較大等問題暴露了出來。為了避免城市的AI產業、AI應用變成空中樓閣,城市必須同步加強AI基礎設施與AI產業發展,在源頭處引入充沛、低成本、自主可控的算力“活水”。
2.遠近高低各不同。
每座城市的發展需求不同,產業特色各異,不能一味追求上馬大模型,應用新技術,而是應該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經濟需求與發展特色融入AI技術。以此來達到AI有所用,大模型有所為。
比如在很多地區,煤礦行業是產業支柱。盤古礦山大模型已經在全國 8 個礦井規模使用,可以解決井下異常看不清、看不全,需要人工巡檢等挑戰,實現煤礦工人“穿西裝打領帶工作”。對于能源區位為主的城市與地區來說,礦山大模型的引入可以說是當務之急。
3.風物長宜放眼量。
AI技術能夠帶來長期的發展空間以及充沛的創新支點。因此,城市發展AI需要有長效眼光,瞄準未來,擘畫現在,從而準確構建能夠牽引產業升級,構建新興產業集群的AI基礎設施與產業應用。
比如不久之前,美圖公司旗下美圖設計室聯合華為云,發布了“AI 模特試衣”應用。這一應用就對廈門構建創新電商,推動服裝設計與制造產業升級有著重要意義。這樣的技術支點,往往可以幫助城市瞄準未來發展方向,找尋產業創新方向。
綜合這三點,城市能夠腳踏實地、行之有效地用好AI,用深AI,而在這個過程中,華為云帶來的AI基礎設施價值也愈發清晰起來。
一位造船人,一位領航員
在城市峰會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為云已經助力廈門成為AI產業發展的標桿。這一價值當然也可以為更多城市與地區參考和借鑒。
如果說,城市是一艘艘駛向智能滄海的船只,那么華為云既是為城市提供基礎設施,織帆筑槳的造船人,也是可以與城市一路同行,賦能城市智能化治理,幫助城市標記海圖星向的領航員。
(華為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總裁尤鵬)
華為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總裁尤鵬指出,對于華為來說,下一階段要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走深向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華為有兩個關鍵舉措,第一是打造強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第二是從通用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真正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另外,在深耕算力的同時,華為還要真正讓人工智能走進千行百業,在更多場景上賦能城市發展,秉承“AI for Industries”理念,以盤古大模型等為抓手,打造廈門特色行業大模型標桿,助力廈門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華為云在多個層面為城市與AI融合發展提供了充沛動力。
在算法層面,華為云不久前發布了盤古大模型3.0,首次明確定位“為行業而生”。從基礎模型能力到行業模型體系,都為城市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大模型基座。目前,華為云打造的盤古大模型3.0已經深度融入了城市政務、安防、氣象等多行業場景,全面釋放城市的AI動能。
在算力層面,華為云結合了自主可控的AI算力,推出了昇騰云服務,致力于打造世界AI另一極,從而幫助城市構建低成本、高質量,且能夠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的AI算力基礎設施。鯤鵬和昇騰等全棧技術創新能力已經深度落地各個城市,為城市智能升級提供普惠算力支持。
在賦能發展層面,華為云懂AI且懂行業、懂城市。華為云賦能云構建的“1+2+3”融通創新賦能體系,可以借助一個融通創新平臺,面向城市提供技術賦能和商業賦能。構建能力中心、生態中心和服務中心三大中心,助力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提高產業數字化水平。華為云基于160+創新中心,全面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升級,為各地、各行業、產業數字化轉型注入AI技術的新動能。
就廈門的發展實踐而言,早在2019年華為就與廈門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助力廈門智慧城市建設。在本次峰會中,舉行了廈門人工智能產業聯盟項目成果發布儀式、廈門開發者人才培養實訓基地授牌儀式,以及AI大模型創新聯合體成立暨廈門人工智能人才發展行動儀式,全面展示了華為云推動AI技術融入廈門,賦能廈門的多元成果。
在華為云的能力加持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正在AI大潮面前選擇基礎設施健全自主+賦能云的發展模式,從而在滿足基礎設施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目標與AI技術發展完整契合,同頻共振。
AI融于城市,城市善用AI。在廈門,在中國,正在上演著“城市與AI,攜手濟滄海”的壯闊一幕。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7瀏覽量
253027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36瀏覽量
270358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76瀏覽量
97744 -
華為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91瀏覽量
17590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51瀏覽量
31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