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截至2022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7.7萬公里。在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遇到各種不良地質現象時,會不可避免地形成各種類型的邊坡。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等影響,不同類型邊坡發生變形破壞的時間不定,傳統邊坡監測手段難以監測。因此,高速公路相關部門需要采用智能化監測預警手段對高速公路邊坡開展全生命周期監測,為建設及運營提供全方位保障。
項目背景
某高速公路邊坡監測項目位于廣西壯族治自治區,整個公路沿線深路塹高邊坡眾多,地質條件復雜。受當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長時間的降雨使得公路高邊坡的結構易于發生破壞,影響施工及運營安全。為此,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在公路高邊坡安裝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實時監測邊坡地表變形情況,以確保高速公路施工及運營安全。
痛點分析
傳統邊坡監測手段多為人工監測,存在以下不足:
穩定性與準確性差
人工監測存在較大誤差,尤其在惡劣天氣下,監測數據的穩定性及準確性無法保證。
難覆蓋
人工監測無法做到監測點全面覆蓋,難以實現高速公路邊坡連續監測。
高成本
人工監測成本較高,且危險系數高,人身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難管理
人工監測增加了管理難度,且現場出現事故時,不利于維護的同時還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實施方案
項目采用的是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設備通過搭載的多星多頻主板跟蹤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信號,實現24小時遠程自動監測,并將監測數據實時傳回預警管理平臺,幫助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及時了解邊坡安全健康狀況,實現高速公路的安全運行和智慧化管理。點擊獲取詳細案例>>>>
▲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
作業過程
監測點選取
根據《廣西省公路邊坡工程技術規范》(DB 45/T 2149-2020)對該高速公路邊坡風險等級進行風險評估,以選取監測點。本次從一級風險的監測點中選擇16處斷面高度大于40米的高邊坡進行長期自動化監測預警建設,并選取兩處軟基高填方邊坡開展實時位移監測。
設備安裝
該高速公路全線深路塹及軟基高填方邊坡共安裝72套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和129套供電系統設備,設備通過邊坡表面位移實時監測,將采集的邊坡信息上傳預警管理平臺。
▲設備安裝
▲設備安裝
調試預警管理平臺
設備安裝完成后,調試預警管理平臺。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通過預警管理平臺對各邊坡的監測點數據進行管理、分析。
▲預警管理平臺界面
成果展示
目前72套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和預警管理平臺已全部上線,并已交付給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通過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可以對高邊坡開展全生命周期監測,為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養護維修提供全方位保障。點擊獲取詳細案例>>>>
▲布設在公路邊坡上的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
項目總結
相較傳統邊坡監測手段,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具有以下優勢:
穩定性與準確性高
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依托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信號,可以不受天氣影響,實現該高速公路邊坡全天候毫米級實時監測。
全覆蓋
通過在該高速公路邊坡監測點安裝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不僅可以全面監測各邊坡點,而且還能實時了解各邊坡形變狀態及變化規律。
低成本
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一次性投入,可長期監測高速公路邊坡。
方便管理
中海達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的數據實時傳回預警管理平臺,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可以及時了解各邊坡安全健康狀況。一旦邊坡出現異常,該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可以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發送預警通知信息,實現邊坡隱患早發現早處置。
借助技術優勢,由GNSS地表位移自動監測設備、傾角加速度計、多維監測儀、雨量計、聲光報警、智能視頻等設備組成的中海達公路邊坡智能化安全監測預警解決方案還應用在湖南省張桑高速公路、廣東省從化區105國道等公路邊坡監測項目中,為公路的行車安全保駕護航。
審核編輯 黃宇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56瀏覽量
44744 -
GNSS
+關注
關注
9文章
789瀏覽量
481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