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精細化的不斷開展,專業化的氣候監測變得越來越重要。利用農業氣象站監測農業出產環境符合環境監測的需要,是獲取農業氣象環境信息的方式之一,實時監測記錄氣溫、相對濕度、降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強度等氣象要素,對指導農業出產、促進農作物增收具有指導意義。
組成部分
傳感器部分:主要作用是氣象要素數據的采集與傳輸,采集CO2、氣壓、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度、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M2.5/PM10等氣象信息,每個傳感器監測一個氣象要素,可根據使用需求確定,選配安裝滿足基監測需要的傳感器。
防護主機:數據傳輸中轉站,將采集器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后臺計算機,同時內含負氧離子檢測儀。
支撐部分:功能是放置傳感器、太陽能電池板、防護主機等硬件設備。
供電系統:氣象站支持市電和太陽能電池板兩種供電方式,不方便布線的情況下可采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動力支持,也能保證氣象站每天24小時連續工作7-10天。
監控平臺:主要用于數據顯示和存儲,以曲線圖的形式在后臺顯示,便于查看、分析和比較。
應用優勢
一、為種植提供建議:農田氣象要素傳送至云端后,使用者只需在安卓/IOS手機APP、電腦網頁/軟件端的云平臺界面上,依據數據的實際情況為培養供給參看,比如遇到寒流等惡劣氣候時,及時的采納辦法,減少損失。同時,觀測農作物生長環境中的氣象要素,調控出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環境。
二、為科研供給參考:針對育種育苗、算法驗證等科研實驗,提供精準的農業環境數據,為農業研討,添磚加瓦。
三、提前預知極端天氣等異常氣候的發生,比如寒潮、臺風、高密度降水等極端天氣,及時監測,自動發送報警信息,幫助農民朋友防災減災、提高產量等方面起著預警作用。
四、無人值守,廣泛應用于大田、山坡、市政、校園、景區等場景下,對地形地勢、通訊網絡要求低,不同環境中都可使用。監測數據準確可靠,足不出戶,即可收集各氣象監測站的數據。
五、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面對我國當前農業的形式和要求,農業氣象業務產品有限、針對性不強、時效不高、覆蓋率不夠,不能充分滿足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需求。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改變、改善當前農業氣象觀測能力滯后的現象。
農業氣象站在農業出產基地、家庭農場、農業園區等地的推廣運用,指導農業生產科學化、規范化,有利于保證農業安全出產,促進優質農業開展。
審核編輯 黃宇
-
氣象站
+關注
關注
1文章
759瀏覽量
157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