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芯片制造工藝
內存芯片在驅動ic市場和ic技術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上兩個主要的內存產品分別是DRAM和NAND。對于一臺電腦,無論是臺式個人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產生的數據被寫入非揮發性存儲器件,如磁性硬盤存儲器(HDD)或固態硬盤存儲器(SSD)之前,總是首先存儲在DRAM中。臺式個人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容量短短幾年間成倍增長。1993年的個人電腦臺式機486僅有8兆字節(MB)的DRAM,這是從成本為100美元的4MB升級而成的。而在2009年,只需花費30美元左右就可以購買4千兆字節(GB)的DRAM。隨著對圖形化特性的需求,特別是三維圖形需求不斷增加,一臺電腦的DRAM量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并繼續推動DRAM制造技術的發展。
與保存數據一直需要電源供應的DRAM不同,NAND是一種非揮發性存儲器,可以在無電源供應下保存數據許多年。NAND閃存被廣泛應用于移動數字電子產品,如MP3播放器、數碼相機、手機、高端筆記本電腦數據存儲。隨著移動電子設備應用更多的圖形處理和視頻,對NAND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NAND也釆用混合形式,將固態硬盤存儲器(SSD)的數據快速存儲和磁性硬盤存儲器(HDD)的低成本結合起來。
DRAM工藝流程
DRAM扮演著驅動IC市場和IC技術發展的重要作用。DRAM單元由一個NMOS和一個存儲電容組成(見下圖)。
有兩種DRAM形成工藝:一種是堆疊DRAM,是將存儲電容堆疊在晶體管(NMOS)上;另一種是深溝槽DRAM,這種結構是在NMOS旁邊的硅表面上形成深溝槽式存儲電容。
下圖(a)顯示了堆疊式DRAM。SAC代表自對準接觸,BLC表示位線接觸,WL代表字線,BL代表位線,SNC表示存儲節點接觸,SN表示存儲節點,就是存儲電容。下圖(b)所示為一個深溝槽DRAM。由于溝槽電容的長寬比超過50,所以圖示只是一部分。從圖中可以看到,深溝槽DRAM的硅表面金屬互連面積比較小,使得這種結構更容易和普通的CMOS后端工藝兼容,并成為片上系統(SoC)應用嵌入式DRAM的選擇。然而,由于這種結構需要在有限的硅表面形成存儲電容,溝槽式DRAM的堆積密度與堆疊DRAM不同,因為這種結構并不需要很大的硅表面構建存儲電容。通用DRAM芯片對價格非常敏感。由于堆疊式DRAM比深溝槽DRAM成本低,所以它主導著DRAM市場。本章只討論堆疊式DRAM工藝流程。
堆疊式DRAM工藝流程
大多數電腦和其他數碼電子產品使用的DRAM芯片是堆疊式DRAM。下圖顯示了堆疊式DRAM芯片橫截面。下圖左側顯示了具有4個存儲單元的截面。3nm工藝技術的2GBDRAM芯片具有20億個這樣的單元。外圍邏輯電路用于控制寫入、讀出和DRAM芯片的輸入/輸出操作。外圍器件面積通常比陣列單元面積大,而且制作工藝與之前描述的CMOSI藝技術非常類似。后續將主要說明單元陣列的工藝流程。
審核編輯:劉清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28瀏覽量
164344 -
內存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6瀏覽量
21918 -
DRAM控制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7819 -
ICT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10202 -
NMOS管
+關注
關注
2文章
121瀏覽量
5534
原文標題:半導體行業(二百零一)之ICT技術(十一)
文章出處:【微信號:FindRF,微信公眾號:FindRF】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