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雷達波束在地球大氣層中的傳播并非直線,而是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呈現出一種彎曲的形態,這種現象稱為大氣折射。這是由于地球大氣的密度并非均勻,從地面到高空,大氣的密度逐漸減小,因此電磁波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因大氣密度的變化而改變傳播方向,形成彎曲的波束軌跡。
在雷達波束的底部,大氣密度較大,折射率也較大,使得波束向地面彎曲;而在波束的頂部,大氣密度較小,折射率也較小,使得波束趨向于直線傳播。這種現象使得雷達波束的實際覆蓋范圍比理論計算結果要大,同時雷達的探測距離也會超過地平線的距離。
實際應用中,為了簡化計算,通常采用"等效地球半徑"的概念。這個等效的地球半徑是基于亞濕熱大氣模型的一個假定值,其值是地球實際半徑的4/3,也可以說是地球實際半徑增長了三分之一。
假設使得計算更加簡單,需要提醒的是,這是一種近似假設,真實的大氣折射情況還可能受溫度、濕度、氣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電磁波的這種折射是由于電磁波在通過不同介質(密度不同的空氣層)時的變化,衡量這種變化的量被稱為折射率,定義為真空中光的速度除以該介質中光的速度。在大氣中,它會隨著高度、溫度、壓力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產生折射率梯度,或稱之為折射率 N。
大氣的折射率并不是常數,它可以隨著天氣條件(溫度、壓力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這種折射使得信號的傳播能夠超過直線視距,這對于雷達、通信和其他應用來說非常重要。
電磁波還可以被大氣層中的某些"管道"捕獲。這些管道是在大氣層中存在強烈的負折射率梯度時形成的:
高層管道是在不同密度的大氣層邊界處形成。
基于地表的管道通常由陸地上的熱干空氣流向海洋而引起,高度可達1000米。在陸地和海洋上,管道的高度通常不超過幾百米。
蒸發管道,這是一種低管道,通常出現在海洋上方,高度從5米到15米。這是由于水蒸氣的部分壓力高引起的(意大利沿海監視雷達MM/TPS-755使用)。
當雷達波進入這樣的"管道"時,它們可以沿著地球的曲率傳播,從而擴展其視距。然而,這種現象也可能導致雷達誤判目標的位置和距離,這是因為雷達波可能會在沒有目標的地方反射回雷達。
審核編輯:湯梓紅
-
雷達
+關注
關注
50文章
2966瀏覽量
118011 -
電磁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470瀏覽量
53940 -
波束
+關注
關注
0文章
54瀏覽量
157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