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政協委員、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副會長楊躒是花木街道的居民,作為在上海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新上海人,親歷了上海的高速發展,楊躒深深地熱愛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并為自己能參與這座城市的建設而深感自豪!
在2021年,楊躒作為嘉賓參與了“智能造”主題論壇為“科創新動力大講堂”系列講座的第二場活動,提出了“人機共融,是一種新的在智能制造工廠里面出現的一種模式”,也提到了智能制造人機協同會讓智能制造出現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由繁入簡,回歸它生產的本質。或許對于真正熱愛機器人行業的他來說,機器人更像是他的孩子,一個有著無限成長可能的孩子。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楊躒從小有著“讓機器人更像人”的夢,他將夢想付諸了實踐,創造出了一個國際化,創新化,平臺化的機器人“王國”,做到了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01
哪個小男孩沒做過機器人的夢?
很好奇他為何會選擇機器人這樣一個特殊的賽道,他的回答還帶著少年的赤誠和灼熱,因為喜歡。他說,最初的萌芽是源于一個男孩對車的喜歡,然后年少的綺夢編織出對機器人的夢想,想來,這份喜歡是由來已久。
中學時期數理化豐富的知識體系讓他更深切地接觸到機器人的相關原理,一方面是對學科知識的深耕從而擁有了良好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是自身對機器人的濃厚興趣。
在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席卷中國的時候,他因工作調動被派遣到新松工作,彼時的新松還叫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雖然,一開始的工作也不是和機器人掛鉤,但是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大腦。上海重新組建總部公司時偶然的一次機會需要嘗試做一些新的機器人,于是才有了后來與機器人相關的所有。踏上上海這方改革的熱土,他與機器人的故事也正式開篇,夢想的花終將盛開在勤奮上進的土壤里,熱情永遠不會熄滅在平凡生活中。
02
他和他的“機器人王國”
2014年,楊躒剛剛開始全面負責新松在上海的國際總部籌備、建設、研發及運營工作的時候,整個行業還在攻克人機協作機器人產品的設計與應用難題,多項技術瓶頸難以突破,甚至是一片空白。那時候,楊躒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埋頭推演計算,反復試驗檢測,“精度能不能更高?靈活度還能再提升嗎?”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勉勵團隊不斷向更高標準攀登。
僅僅一年時間,他們就研發出了自由度更高的機器人,它比傳統機器人更加靈活,同時帶有感知和力控,可以實時監測外部環境變化并采取相對應的策略,可以保障同事工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它的精度整整高出對手五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驕傲。“至今難以忘懷首次研發出雙臂協作機器人的那份欣喜,給了我和團隊莫大的鼓舞,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p>
從扎根浦東到如今枝繁葉茂,中科新松顯然已經成為了智能制造技術領域的領頭企業,在工業人機協作等領域獨樹一幟。先后推出多款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人產品,包括了國內首臺協作機器人、國內首臺輕載復合機器人等創新產品,真正實現人與機器人協同工作,開拓出全新的工業生產方式。這些新型的智能機器人產品的推出,在行業內斬獲了多項大獎殊榮。
作為新松公司籌建上海分公司的第一批團隊成員來到上海,楊躒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完成了冗余自由度機械臂控制、精準模型辯識、末端協作力控制等核心技術,并成功實現碰撞檢測、牽引示教、力控拋光打磨、力控裝配等應用功能。在他的帶領下,公司先后連續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工信部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上海五一勞動獎狀”等稱號,已經成為上海機器人行業一張閃亮的名片。深知智能制造領域創新創業團隊的迫切需求以及挖掘這些優秀智能制造項目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楊躒創立了國內首個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業孵化平臺——星智匯。四年多來,通過星智匯創業孵化平臺集聚了全球2000多個創業項目,其中150多個獲得孵化,為未來機器人技術的創新融合,以及智能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有益嘗試。從一名機械設計工程師逐步成長為當代中國機器人行業杰出企業的青年管理者,他始終用專業與堅持踐行著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排頭兵的殊榮。
03
機器人總動員,正在進行時
未來已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機器人+”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元化,機器人在安防、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大有可為。在杭州亞運會上,機器人頻頻亮相,科技感拉滿。賽場上,一只只可愛的機器狗(四足機器人)表演舞蹈、運輸鐵餅,場館內,智能服務機器人當起了“導游”,在物流中心,巡防機器人、外骨骼穿戴設備等智能化設備保障著物資精準高效流通。機器人在社會民生領域的應用,讓人感到無限驚喜。如何讓生活因為機器人更美好?這也是楊躒一直在關注的話題?!皺C器人可以廣泛應用于民生百業,為人民生活帶來無限可能,助力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生活,這是我所認為機器人的魅力?!彼f。
他帶領團隊研發國內首臺產品化的專業乒乓球陪練機器人,通過特定場景的動作陪伴,大幅度節約訓練時間,營造穩定的訓練環境,讓職業化的選手能夠更加快速地培養出來,此項創新成果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銀獎等榮譽?!皺C器人不僅要‘頭腦’聰明、‘四肢’靈活,最重要的是實現和人的交互,這是一種趨勢?!?/p>
在花木的幾年,楊躒明顯感受到河道兩邊的景觀越來越多了,商圈越來越發達,生活也越來越美好。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楊躒積極建言資政,關心花木發展,為街道貢獻了不少的“金點子”。他希望,街道能夠不斷創新宣傳載體和渠道,讓科普的“種子”深深根植在花木的土壤里,讓科學之風吹遍花木的大街小巷?!盎窘值赖锰飒毢竦目萍假Y源稟賦和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都非常吸引人”,楊躒坦言,有機會想帶著妻兒參加街道的科普類活動。以城市人文“煙火氣”為人才服務“聚人氣”,在花木,如楊躒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海科創中心中貢獻力量。
審核編輯 黃宇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6瀏覽量
2084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開源項目!能夠精確地行走、跳舞和執行復雜動作的機器人—Tillu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兩本互為支持的書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邁步前行養老產業康養第一人(機器人)
![邁步前行養老產業康養第<b class='flag-5'>一人</b>(<b class='flag-5'>機器人</b>)](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0/4C/poYBAGIJsSmACi3tAAFuCnhoP8I44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