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輻射發射(RE)(100k~2.7G):電磁兼容(EMC)測試輻射雜散發射 :從騷擾發生源或者接口設備產生電磁發射波、隨機的寬帶的、由空間傳播、測量的工作頻率外的輻射干擾
2 .CE:傳導干擾CE(conduction emission)(150kHz~108MHz):電磁兼容(EMC)測試傳導干擾發射 :傳導騷擾測試通過電源線、控制線、音頻線等導線傳播的電磁干擾信號
3. RS:輻射抗擾: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測試 :測試設備抵抗電磁輻射干擾的能力、抵抗電磁輻射干擾的能力、測試設備抵抗電磁輻射干擾的能力
4. CS:傳導抗干擾: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測試 :測試設備抵抗通過導線傳播的電磁干擾信號的能力抵抗通過導線傳播的電磁干擾信號的能力抵抗通過導線傳播的電磁干擾信號的能力
5. EFT:瞬態脈沖干擾: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測試 :測試設備抵抗脈沖干擾信號的能力、抵抗脈沖干擾信號的能力、測試設備抵抗脈沖干擾信號的能力
6. DIP:電壓跌落: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抗擾度測試 :測試設備抵抗電壓跌落的能力、抵抗電壓跌落的能力、測試設備抵抗電壓跌落的能力
7. ESD:靜電:靜電抗擾度測試 :測試設備抵抗靜電放電干擾的能力、抵抗靜電放電干擾的能力、測試設備抵抗靜電放電干擾的能力
8. Surge:浪涌:抗擾度浪涌(沖擊)抗擾度測試 :測試設備抵抗浪涌電流沖擊的能力抵抗浪涌電流沖擊的能力測試設備抵抗浪涌電流沖擊的能力
關于RE和RSE的區別:
輻射雜散(簡稱RSE)是指當移動臺與非輻射性純阻負載相連接或者在接收機狀態時,由移動臺產生或放大的通過移動臺機殼、電源、控制設備、音頻各電纜輻射的工作頻率外上的發射。在目前的國際標準中“輻射雜散”基本都將其劃分在了射頻項目(RF)里面,而國內標準(以YD1032為典型)則將其劃分在電磁兼容(EMC)的測試內容內。
從RSE的定義可以看出,RSE測量的不僅僅是發信機發出來的噪聲,它覆蓋的是整個雜散域,既包含有意發射,也包含EUT中與發信機無關的其它電路的無意發射。3GPP標準頒布以后,RSE測試成為衡量無線產品EMI性能的重要測試。與此同時,不難發現,RE和RSE測試的考察范圍存在著重疊。
對電磁兼容()的故障分析和判斷方法簡述
1.1 故障診斷的方法
電磁兼容性故障及其處理
電磁兼容性故障分為硬故障和軟故障。硬故障是指部分器件或部件出現物理損壞,而軟故障則指故障現象在重新通電后就會消失。這些故障除了部分出現器件或部件損壞外,大部分故障是軟故障。
電磁兼容性故障與可靠性故障并存
電磁兼容性故障有時會與可靠性故障并存。例如,瞬間電磁脈沖沖擊可能導致元器件損壞,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可靠性問題,但實際上,它的根源在于電磁兼容性問題。解決電磁兼容性問題可以改善或解決此類可靠性問題。
電磁兼容性故障診斷的思路
對電磁兼容性故障處理的一般要求包括兩點:首先,準確地確定故障的位置;其次,對故障機理進行深入分析。只有徹底理解了故障機理,才能完全解決故障問題。
利用檢測手段
在電磁兼容性故障的分析和診斷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檢測手段,包括電磁兼容性測試儀器、頻譜儀和寬帶示波器等。這些工具對于準確定位故障位置和了解故障機理都非常有幫助。
分析和綜合是解決電磁兼容性故障的有效手段
但是,一般來說,分析和綜合是解決電磁兼容性故障更為有效的手段。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全面考慮系統的各個部分,包括其相互關系和可能的相互作用,以便找到并解決潛在的電磁兼容性問題。在處理電磁兼容性故障時,采取有條理的步驟進行調查和分析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1.2 常用的故障定位方法有:
(1) 清除故障確認法
在確認存在干擾現象的情況下,一種可能的方法是逐步關閉或撤去部分設備,同時觀察干擾部位的變化。如果關閉或撤去某設備后,干擾現象消失,并且波形也發生了變化,那么這個設備可能是干擾的來源。通過比較兩種波形,可以發現可能存在的額外波形,這可能就是干擾信號。這種逐步排查的方法可以幫助確定干擾的具體來源,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或消除干擾。
(2) 改變狀態確認法
改變狀態確認法是一種常用的確定干擾信號存在的方法,主要包括兩種具體措施。一種措施是使用性能相近的設備進行替代。在替代過程中,我們觀察干擾部位的波形變化,如果故障得到消除,則可以說明干擾信號可能來自被替代的設備。另一種措施是改變工作方式。例如,將設備從工作模式1轉變為工作模式2。如果采取這種改變后故障得到消除,我們就可以推斷干擾信號可能存在于兩種模式工作的差異之中。通過這兩種方法,我們可以更準確地確定干擾信號的來源,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抑制或消除干擾。
(3) 直接監測法
用探測設備直接測量設備工作的波形。當發現異常的波形信號時,則可以確認干擾信號的存在。
只是這種干擾確認法比較復雜,經常要將干擾的探測與分析結合在一起。
(4)試探法
在發現故障但無法確定干擾源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假定干擾源和傳播途徑并進行整改的試探法。具體步驟如下:
1.假定干擾源來自若干設備:這種假設是基于對故障現象的分析和對系統結構的了解作出的。
2.對干擾源和傳播途徑進行整改:這可能包括更換設備、修改線路布局、增加屏蔽等措施。
3.進行聯機試驗:整改后,需要進行聯機試驗以驗證整改是否有效。
4.如果故障得到改善或消除,那么試探法就是有效的。
5.如果經過多次試驗后,故障可能完全消除,那么說明通過試探法已經找到了干擾源并解決了問題。
雖然這種方法有一定隨意性,有時效率也不高,但是對于某些電磁干擾,如降低傳輸線干擾電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產品電磁兼容試驗中的故障診斷與處理意見
接下來講述在電磁兼容測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故障情況及一般性的處理意見。根據試驗的項目不同,本講中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設備自身工作時的輻射騷擾發射及傳導發射超標:設備的抗擾度性能不合格 (如靜電放電、射頻輻射電磁場、電快速瞬變脈沖群、雷擊浪涌、以及由射頻場感應所引起的射頻電流注入) 等等。
輻射發射超標
設備輻射騷擾發射超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設備外殼的屏蔽性能不完善,二是射頻騷擾經由電源線和其他線纜逸出。為了判斷具體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拔掉不必要的電線和電源插頭,然后繼續進行試驗。如果騷擾發射仍然沒有改善,那么很可能是設備外殼的屏蔽性能不完善。如果騷擾發射有所改善,那么問題可能出在線纜上。
如果已經針對上述兩種可能采取了必要措施,但騷擾發射仍然沒有任何改進,那么問題可能出在設備上余下的線纜上。
金屬機箱屏蔽性能問題:
機箱縫隙過大或配合不當
解決方案:清除結合面上的油漆、氧化層及表面沾污。增加緊固件數目,提高接觸表面平整度,采用永久性接縫(連續焊接)。使用導電襯墊來改善接觸表面性能。
其他功能性開孔過大
解決方案:通風口采用防塵板,必要時采用波導通風板(成本較高)。顯示窗口采用帶有屏蔽作用的透明材料,或采用隔艙并對信號線進行濾波。鍵盤等設備采用隔艙并對信號線采取濾波。
機箱內部布線不當導致電磁騷擾透過縫隙逸出
解決方案:將可能產生輻射騷擾的印刷板及設備內部布線遠離縫隙或功能性開孔部位,或采取增加屏蔽等補救措施。重新考慮內部布線和印刷線路板布局,盡量減小信號及其回線路環路。
非金屬機箱處理方法:
機箱進行導電性噴涂,注意在結合部分縫隙也要進行噴涂,保證機箱具有導電性連接。
對產生輻射騷擾和可能產生輻射騷擾的部分采取局部屏蔽,并將所有進入或離開屏蔽體的導線進行濾波或套上吸收磁環。重新考慮內部布線和印刷線路板布局,盡量使信號及其回線路環路最小。
線纜問題處理方法:
電源線處理方法:加裝電源線濾波器,注意安裝位置(盡可能放在機箱中電源線入口端)和安裝情況,保證濾波器外殼與機箱搭接良好、接地良好。如不合格頻率較高,可考慮在電源線入口的部分套裝鐵氧體磁環。
信號線處理方法:在信號線上套鐵氧體磁環(或鐵氧體磁夾),對信號線進行濾波(共模濾波)。必要時將連接器改用濾波陣列板或濾波連接器,換用屏蔽電纜。屏蔽電纜的屏蔽層與機箱盡量采用360搭接方式,必要時在屏蔽線上再套鐵氧體磁環。
傳導發射超標
設備的傳導騷擾發射超標,主要是線纜方面的問題,但超標的頻率通常都比較低,處理起來常感麻煩。
對電源線的處理
(1) 檢查電源線附近有無信號電纜存在,避免信號電纜與電源線之間的耦合導致電源線的傳導騷擾發射超標。若有,則需拉大兩者間的距離或采取屏蔽措施。
(2) 加裝電源線濾波器,注意安裝位置(盡可能放在機箱中電源線入口端)和安裝情況,保證濾波器外殼與機箱搭接良好、接地良好。
(3) 若采取以上措施后設備傳導騷擾發射仍未達標,特別是低頻段沒有達標。此時可考慮在設備內部線路連接接地端子的地方串入一個電感。由于這部分連接屬單點接地,平時無電流流過,因此這個電感可以做得很大,而無須擔心有鐵芯的飽和問題。
(4) 注意信號線周圍有無其他輻射能量被引到信號線上。如有,應拉大兩者的距離或采用屏蔽措施,或考慮改變設備內部布局和印刷板的布局。
(5) 在信號線上套鐵氧體磁環 (或鐵氧體磁夾),對信號線進行共模濾波,必要時采用濾波連接器 (或濾波陣列板) 。注意濾波器的參數,傳導騷擾發射超標的頻率比輻射騷擾發射超標的頻率得低些,因此取用的元件參數應當偏大一些。
靜電放電的抗擾度試驗有直接放電和間接放電兩種,直接放電是放電槍直接透過設備的表面對設備進行放電,間接放電則是放電槍對設備旁邊的物體放電。
3.3.1 直接放電
因對象不同,可能有金屬和非金屬兩種外殼。
(1) 非金屬機箱:非金屬機箱的最大好處是外殼由絕緣材料制成,一般情況下是放不出電的,但如果設備內部布局過于靠近外殼的縫隙,或者表面材料絕緣強度不夠,都有可能使該設備的抗靜電干擾試驗不合格。可采取“躲”的措施。例如可在縫隙部分用絕緣板來加強隔離,或用楔口來增加放電路徑。對有導電插口的部分,把插口做得深一點、縫細一點。總之,要通過結構設計的辦法,不讓靜電放電試驗在該設備上放出電來。
(2) 金屬機箱:對金屬機箱,靜電放電試驗肯定能在機箱表面放出電來問題是怎樣才能使放電對設備正常工作的影響變得最小。十分明顯,一臺外殼導電性連接良好的設備,加上設備外殼有低阻抗的接地措施,靜電放電電流將能在設備外殼上迅速得到排遣,這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對設備造成干擾的。反之,在放電的最初幾微秒里,由于放電電流波形中擁有豐富的高頻諧波,如果機箱的導電連接欠佳,加上接地的低阻抗考慮不夠時,還是可以在機箱表面建立一個高頻電磁場,構成對設備內部線路的一定干擾。
間接放電:間接放電主要是通過由放電產生的電磁場來影響設備的工作。因此,對于外殼有屏蔽作用的設備肯定比不屏蔽的要好。另外,即使外殼不屏蔽也不等于該設備一定會在外界電磁場的作用下出現誤動作,這主要看該設備的布線和印刷板布局對電磁場的敏感情況,以及敏感部位與放電板 (指試驗用的垂直和水平耦合板) 的相對距離。對于非金屬機箱的設備還可以考慮通過外殼的導電性噴涂來達到屏蔽的目的。
抗射頻輻射電磁場干擾不合格
根據標準要求,抗射頻輻射電磁場干擾試驗主要針對設備表面進行。然而,設備的電源線和I/O線也同時暴露在射頻輻射電磁場的下方,因此它們有可能充當被動天線,將干擾引入設備內部并導致誤動作。
對于抗射頻輻射電磁場干擾不合格的問題,其處理意見與設備輻射騷擾發射超標的處理意見相似。兩者的區別在于電磁場的走向,前者是外界干擾影響內部線路工作,后者是內部騷擾逸出設備導致輻射騷擾發射超標。
2.6 抗浪涌干擾試驗不合格
雷擊浪涌試驗的最大特點是能量巨大,因此使用普通濾波器和鐵氧體磁芯進行濾波和吸收的方案基本無效。必須使用專門的浪涌吸收器件如氣體放電管、壓敏電阻、硅瞬變壓吸收二極管和半導體放電管等。
浪涌吸收器件的選擇和使用需考慮到雷擊浪涌試驗的情況。為顯現使用效果,浪涌吸收器件應位于進線入口處。由于浪涌吸收過程中的di/dt特別大,因此在器件附近不能有信號線和電源線經過,以防止電磁耦合將干擾引入信號和電源線路。此外,浪涌吸收器件的引腳要短,以防止吸收器件的吸收容量與浪涌電壓和電流的試驗等級不匹配。最后,采用組合式保護方案可以發揮不同保護器件的各自特點,從而取得最好的保護效果。
審核編輯:劉清
-
電磁兼容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889瀏覽量
97980 -
emc
+關注
關注
170文章
3947瀏覽量
183699 -
電磁干擾
+關注
關注
36文章
2330瀏覽量
105644 -
脈沖信號
+關注
關注
6文章
400瀏覽量
37077 -
DIP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2瀏覽量
302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