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結的電容效應 為什么在pn結間加入i層可以減小結電容?
PN結是一種半導體器件,其中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間由弱耗盡區隔離。這種器件有許多應用,例如光電探測器、太陽能電池、場效應晶體管和整流器等。在電路設計中,PN結的電容效應被廣泛運用,其中,加入i層可以降低電容。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首先討論PN結的基本原理。PN結成立的原理是利用摻雜不同類型的材料來產生半導體器件。在PN結附近的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之間擠壓所產生的少子耗盡區,稱為PN結。PN結在正向偏置下行為像一個導體,類似于一個電池的正極。在反向偏置下,少子耗盡區擴大,使得材料具有阻抗,并類似于一個電池的負極。少子耗盡區的寬度隨著反向偏置電壓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反向偏置使PN結中電子和空穴的擴散速度減慢,從而減少少子耗盡區內的激活載流子數目。
在反向偏置下,PN結的電容效應會限制它的高頻響應和快速開關特性。在反向偏置下,材料的電容取決于少子耗盡區的寬度。考慮到材料的構造,PN結具有兩個電容:擴散電容(Cj)和空間電荷電容(Cdep)。擴散電容是與耗盡區寬度成反比例的,而空間電荷電容是與耗盡區寬度成正比例的。因此,反向偏置下,PN結電容的總值約為Ctot = Cj + Cdep。
為了減小PN結的電容效應,可以在PN結中間加入一個i層。在此層中,摻雜濃度較低,因此導電性較差。這個i層被稱為中間緩沖層或補償區。添加一個補償區可以將PN結的電容效應減小到很大程度上。這個補償層的目的是減少少子耗盡區中的載流子數目。
當PN結在反向偏置下工作時,空穴/電子對從P側耗盡區和N側耗盡區向中間緩沖區移動。由于i區的低摻雜濃度,載流子數目較少,從而降低了耗盡區的寬度,即減小了Cdep。當PN結在正向偏置下工作時,補償區中少女/電子對將被注入PN結。至少在第一個半周,這些載流子將與PN少女區中的載流子相遇,其結果是減少擴散電容量。這個注入效果被稱為"短期注入效應",從而降低了Cj。
因此,在接入PN結中間的i層或補償區可減小PN結的電容效應。這種結構的設計使得器件能夠更好地工作于高頻和高速環境中,提高其應用的范圍。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92瀏覽量
69568 -
整流器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529瀏覽量
92588 -
場效應晶體管
+關注
關注
6文章
365瀏覽量
19585 -
PN結
+關注
關注
8文章
483瀏覽量
48908 -
光電探測器
+關注
關注
4文章
267瀏覽量
206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