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庫卡來說,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產業的擴容,產能的擴建,無疑會增加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庫卡在中國市場的汽車客戶數量在2021年間同比增長超過100%。對美的來說,私有化庫卡之后,對其核心技術的消化吸收速度將加快,像現在美的已經在順德加快了推動工業機器人獨立公司的落地。
“中國市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中國市場的需求,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制造業需求,對庫卡機器人產品的開發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庫卡供職已長達24年的德國人邁克爾·蒂梅爾 (Michael Thümme)說道,在美的集團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第28屆科技月活動上,他將當選今年的科技明星。
“例如,SCARA家族機器人的開發過程是中德合作的一個很好典范,因為這種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主要是3C電子行業,中國市場是一個主戰場,在SCARA家族機器人的全球合作開發過程中,庫卡德國負責控制器部分,庫卡中國負責本體機器人開發,我所負責的系統動力學部門是兩者的粘合劑,我們開發的全球一體化工具鏈將中德兩個團隊的工作完美結合到一起。”邁克爾在接受科工力量等媒體采訪時說道。
工業機器人&電動汽車第一大市場
如邁克爾所說,中國是工業機器人第一大市場,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609億元,全球占比45%。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中國機器人密度從2015年的49臺/每萬人上升到2020年的246臺/每萬人,排名從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機器人密度發展最具活力的國家。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其中,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
汽車及 3C 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下游,2022年,這兩個行業的機器人銷量占比合計達47%。尤其是汽車行業正在進行如火如荼的新能源革命,使原本就長于汽車制造機器人的庫卡如魚得水。
“66臺庫卡的生產線機器人已經于18號抵達休斯頓”,行業消息人士@greggertruck日前在推特放出消息,“特斯拉已經將庫卡機器人用到了所有生產線上,所以用在Cybertruck的生產線上沒什么好奇怪的”。
早在2021年,特斯拉就為得州工廠采購了一大批庫卡機器人用于組裝Model Y。前不久,特斯拉宣布得州工廠終于達成Model Y周產目標,庫卡的機械臂和發那科(FANUC)的自動化機器人是支撐這些產能的主力軍。
作為四大工業機器人品牌之一的庫卡不僅是制造特斯拉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寶馬、奔馳和奧迪等大型汽車生產商仰賴的重要伙伴。近年來,還與比亞迪、蔚來汽車、寧德時代等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客戶綁定合作。
“在重載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的場景中,由于機器人的臂展長、末端負載大,經常會出現本體的形變,導致末端出現一些走動,定位時間就會比較長,”邁克爾在采訪中介紹,“我們團隊開發的基于模型的彈性補償算法,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讓機器人的定位精度由5毫米降低至1毫米以內,減少了到位的時間,使重載機器人在高速運動的時候,可以有更好的節拍和精度表現”。
從不請自來到雙贏聯姻
回撥時鐘,美的與庫卡長達7年的“聯姻”并非一帆風順。
2015年8月,美的“不請自來”,以要約收購的方式吃下庫卡5.4%的股權,并于次年3月增持至10.2%,成為庫卡第二大股東。
2016年5月,美的方面提出擬以115歐元/股的價格收購庫卡,這一消息引起市場軒然大波。當時,特朗普已經開始參加競選,掀起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從德國政界到商界都出現了反對聲音,認為如果美的控制庫卡,庫卡的核心技術會被中國廠商所控制,會對德國本土及世界相關市場的從業者產生沖擊,他們更是提出“要讓庫卡的關鍵技術留在歐洲”。
最終,經過重重波折,在美的答應保持庫卡集團獨立性、不退市、尊重庫卡集團品牌及知識產權、保留工廠和員工至2023年年底的5項承諾下,美的于2017年以45億歐元完成了對庫卡95%左右股權的收購。
在此之后,庫卡遭遇業績連降,坊間傳言,庫卡執行層與美的在企業戰略上發生了較大分歧,而5項承諾也制約了美的方面直接施為庫卡業務。
2019年,庫卡原全球CEO Till Reuter離職,Peter Mohnen接任;2021年庫卡營收終于實現扭虧為盈。
2021年11月23日,相關承諾期滿,美的集團再次發布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東美的電氣有限公司全面收購庫卡剩余股權,收購完成后,庫卡將成為公司全資控制的境外子公司,并從法蘭克福交易所退市。
最終,2022年11月16日,美的電氣按照80.77歐元/股價格向庫卡剩余少數股東支付了收購價款,獲得庫卡100%控股權;26日,美的方面發布庫卡正式終止上市的公告。
今天,已經基本可以說,這是一筆雙贏的交易。
對庫卡來說,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產業的擴容,產能的擴建,無疑會增加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庫卡在中國市場的汽車客戶數量在2021年間同比增長超過100%。
“與美的合作使庫卡的競爭力得到了提升”,庫卡企業傳播部負責人曾在慕尼黑表示:“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自動化領域最大的增長動力”。
對美的來說,私有化庫卡之后,對其核心技術的消化吸收速度將加快,像現在美的已經在順德加快了推動工業機器人獨立公司的落地。
作為美的集團重要子公司,庫卡中國在2022年接單和發貨量都創下歷史記錄。據MIR睿工業分析,2022年庫卡中國工業機器人國內出貨量份額達到8%。2022年,庫卡在國內的首個生產重載機器人的全自動化產線正式投入使用,是廣東省首條“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產線,成為工業智造標桿。
另外,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中國政府也希望相關對產業鏈的控制力能夠增強,美的也會優先考慮本土產業鏈發展和國產替代,從而幫助庫卡更好地承接這些機會和需求。
在中國,擁抱全球化
“中國市場的規模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市場和客戶決定了我們產品的開發方向,尤其是中國市場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是庫卡開發高性價比產品的一個出發點;”邁克爾說道,“如何做到高性價比?我們會在全球范圍內去尋找合適的零部件,在保證性能的基礎上,盡量追求成本優勢,中國供應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庫卡在中國本土化生產和供應商尋源方面已經開展了多年工作,目前已經有很多中國供應商的產品應用。”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快節奏和高性價比需求,也為德國團隊帶來新的挑戰。
“中國市場和中國開發產品的節奏更加靈活和動態,而德國傳統的思維是比較有計劃性的,開發周期會比較長,但是更細致”,邁克爾說道,“如何把注重性能和計劃性的德國方式和注重快速響應和靈活的中國方式結合起來,既是對庫卡的挑戰,也是一個優勢。”
來自中國的需求正在反向推動庫卡德國團隊加快節奏和擁抱全球化。目前,邁克爾領導的團隊已經開發了全球統一的機器人開發工具鏈,該套工具鏈成為庫卡全球統一的開發流程和語言,形成完整統一的技術生態。
“很多的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是少量、定制、柔性化的,而非以前的大規模應用,為了適配這樣的需求,尤其中國市場的需求,所以對老的操作系統進行一些更新,在易用性和生態方面進行更充分的考慮,把原先庫卡的六軸、SCARA、Delta等不同機器人產品上應用的操作系統統一起來,提供更多更新和兼容接口,降低客戶的使用門檻,從而提升效率”,邁克爾說道。
在不久前剛剛落幕的上海工博會上,僅機器人展區展覽面積超過就5萬平方米,成為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工業機器人領域企業參與數最多的機器人全產業鏈平臺。機器人、工業自動化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展區構成核心展區,集中展示智能化重塑的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合計規模超13萬平米,超越今年德國漢諾威工博會同類展區,匯聚發那科、ABB、庫卡和安川電機等機器人“四大家族”,以及埃斯頓、新時達、節卡、新松等國內比較知名的機器人整機領軍企業。
庫卡機器人與美的集團旗下美的工業技術、美的樓宇科技、安得智聯、美云智數等其他四大業務單元共同亮相,共同展示最新款核心科技產品及覆蓋工業領域的多款解決方案,和更加可持續、更智慧的工業圖景。
更大的舞臺、更多元的挑戰、更快的節奏、與上下游更緊密的結合,以及,更大的市場,這就是庫卡在中國需要擁抱的變化。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6瀏覽量
232451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1瀏覽量
208399 -
庫卡
+關注
關注
0文章
81瀏覽量
14270
原文標題:?雙贏聯姻,中國為庫卡帶來了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數字化企業,微信公眾號:數字化企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