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數日前,全球領先的商業RISC-V內核公司SiFive宣布推出兩款新產品,分別為 SiFive Performance P870 CPU 和 SiFive Intelligence X390 NPU 處理器,我們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
從SiFive的介紹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組合型產品,通過將P870高性能通用計算SoC與由X390和客戶AI硬件引擎組成的高性能NPU結合在一起,能夠為產品設計師提供了一個高度靈活、低功耗和可編程的解決方案,為復雜的工作負載提供了卓越的計算密度。產品的性能我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今天我們主要探討一下,SiFive新品給行業帶來的啟迪。
RISC-V在異構計算領域該有更大的野心
對于SiFive描述的這種運算體系,我們通常將其稱為異構計算,NPU等數據加速單元是異構計算里面的典型組件。目前,異構計算已經有了全面爆發的態勢,英特爾、英偉達和AMD三大計算芯片廠商都在全力推動這一技術向前發展,并有很多代表性產品,比如英特爾的Falcon Shores架構,英偉達的Grace CPU等。
異構計算的本質是使用不同類型指令集和體系架構的計算單元組成系統的計算方式,當然這是包括RISC-V指令集的。異構計算的方式是將計算任務分解,讓擅長處理某一種類型計算任務的計算單元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也就是“專人做專事”。
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異構計算是一場算力革命,與傳統的單一類型計算相比,異構計算具有多樣性、靈活性、高效性等優點。不過,過往RISC-V在異構計算里的戲份并不多,無論是主要計算核心,還是數據加速單元,x86架構和ARM架構依然是主流的選擇,且把控著近乎整個市場。
從當前的現狀來看,RISC-V在異構計算方面的布局明顯有些太過謹小慎微,基本只有阿里平頭哥和SiFive等商業內核公司有清晰的規劃,芯片設計層面則顯得非常謹慎,包括國內廠商其實也是如此。
正如平頭哥所言,“所有行業的芯片都值得用RISC-V重做”。那么,在異構計算這個新型計算架構里,RISC-V不該只滿足加速器的角色,而是大有可為。
異構計算中的RISC-V
目前,異構計算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一個顯著挑戰是如何實現任務的分配和調度,使得不同類型的計算設備能夠協同工作,完成復雜的計算任務。正如上述內容提到的,這是異構計算的本質,同時也是最難實現的地方。
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計算設備領域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以x86架構和ARM架構CPU為核心的計算體系,在CPU性能、傳輸和計算單元種類方面都已經有了局限性。為了破局,我們看到英偉達公司自研了一套傳輸協議,各個大廠也在積極研發其他類型的數據加速單元,有一些正是基于RISC-V。
在這個局面下,阿里平頭哥和SiFive目前證明了一件事情——RISC-V可以統領異構計算平臺,對于RISC-V在異構計算領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我們看平頭哥的AI芯片平臺。在平頭哥芯片開發社區里,該公司一共上線了兩款芯片平臺和一個芯片原型設計,其中無劍600,以及基于無劍600的曳影1520芯片原型都有非常強的異構屬性。
其中,無劍600設計平臺是平頭哥推出的高性能異構、軟硬件全棧芯片設計平臺,具有高性能、高存儲帶寬、高安全和高AI算力的特性。在多核高性能RISC-V CPU外圍,該平臺集成GPU + DPU圖形和顯示子系統,支持OpenGL-ES、多屏異顯等特性,因此這是一個異構多核的計算平臺。
無劍600設計平臺框圖,圖源:平頭哥
曳影1520是首顆基于無劍600芯片設計平臺研發的量產多模態AI處理器芯片原型。在CPU方面,采用4*C910 2.0G+1*C906 1G,搭載4T INT8的NPU,以及支持OpenGL ES/OpencL/Vulkan的GPU。
曳影1520系統框圖,圖源:平頭哥
有了平臺還需要系統,曳影1520已經能夠支持多種類型的Linux系統平臺,也能夠支持Android 12以及AOSP主線最新版本。有了無劍600和曳影1520,業界可以清晰地認識到,以RISC-V為主要核心的異構計算是可行的。
如今, SiFive Performance P870 CPU 和 SiFive Intelligence X390 NPU的出現,實際上將以RISC-V架構為主處理器的異構計算推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Imagination在異構計算方面的布局同樣是以RISC-V CPU為主要核心,當然該公司也會向RISC-V平臺提供其他IP,比如平頭哥的曳影1520,采用的便是Imagination的GPU和NNA的IP組合,在AI和視覺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為什么要強調以RISC-V計算芯片為核心,或者是打造RISC-V體系的異構計算呢?這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就像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包云崗談到的,過去國內芯片公司可以直接選擇臺積電和Arm提供的便捷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芯片設計公司只需要做出簡單的修改就能夠得到一顆功能不錯的芯片,這種模式讓很多研發人員沒有心思做研發創新,對于開源開放的RISC-V架構而言,相當于抑制了創新。
從致力于打造協處理器,到主動上位到做異構計算的主處理器,RISC-V的發展將更加迅猛。目前,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都已經推出了專門的RISC-V代工工藝。對于高性能更強烈的追求有助于進一步釋放RISC-V架構,以及架構和代工配合過程中的潛力。
后記
強調打造以RISC-V為核心的異構計算體系是一種破局。傳統芯片大廠已經和ARM架構、x86架構有了深度的利益綁定,無法用“從零起步”的思維打造RISC-V異構計算平臺,就像他們的異構計算芯片依然不是以RISC-V內核為主。無論是大數據運算還是邊緣計算,未來異構計算的前景都是無限廣闊的,在這個領域芯片企業,尤其是***企業需要更加主動,這樣RISC-V的成長將進一步提速,也能夠更快上位成為第三種主流架構。
-
RISC-V
+關注
關注
45文章
2322瀏覽量
465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