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
日前,在安博會上,電子發燒友發現人臉識別技術仍然是大家追捧和探討的焦點,眾多企業展出人臉識別相關產品,包括人臉識別門禁機,用于家居、辦公、商超、交通各種場合的攝像頭/攝像機,以及后端的平臺產品等。還有同期會議,如世界數字城市大會、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論壇等。
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
從應用角度來看,人臉識別主要用于身份識別。由于視頻監控快速普及,眾多的視頻監控應用迫切需要一種遠距離、用戶非配合狀態下的快速身份識別技術,以求遠距離快速確認人員身份,實現智能預警。
人臉識別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最佳選擇,采用快速人臉檢測技術可以從監控視頻圖象中實時查找人臉,并與人臉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從而實現快速身份識別。
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很多,其中門禁系統可能是大家日常見得最多的應用,受安全保護的地區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辨識試圖進入者的身份。人臉識別系統可用于企業、住宅安全和管理,如人臉識別門禁考勤系統,人臉識別防盜門等。
在此次安博會上,電子發燒友看到眾多企業都有展出人臉識別門禁產品,包括巨龍創視、大華股份、熵基科技、洲明科技、幀田等。
巨龍創視是一家以智能視頻為核心的智能視覺產品提供商,其打造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產品類型豐富,具備不同屏幕尺寸;功能豐富,涵蓋身份證、二維碼、4G、WiFi、刷卡、觸摸等功能;可廣泛應用于出入口通行、門禁管理、人臉考勤、防疫測溫、身份核驗等多種場景。
圖:巨龍創視在安博會現場展出的人臉識別門禁系列產品
據現場工作人員向電子發燒友介紹,算法方面,除了自己研究算法之外,公司的人臉識別門禁產品也采用其他廠商提供的算法,比如商湯。芯片方面,公司會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采用不能性能的芯片,比如在學校,需要同時識別幾百人的場景下,就需要采用性能更高的芯片,如果芯片性能沒那么好,在這種應用場景下,可能會出現發熱很嚴重的情況。
巨龍創視人臉識別產品具有誤識別率低的特點,據其官網介紹,公司采用國際頂級算法,動態智能人臉曝光技術,智能多維人臉庫動態比對,可以針對學生成長,跨年齡段精準識別,在底庫質量可以保證的情況下,無誤識別;此外,其產品識別快且準確率高,人臉識別準確率大于等于99.9%,識別速度小于0.2秒,支持口罩、雙目活體檢測,有效防范照片、視頻、模型等攻擊行為。
大華股份是全球領先的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在展會現場,大華不僅發布了大華星漢大模型,在電力行業,還發布了電力行業大模型。此外,還展示了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各個領域的解決方案。
同時,電子發燒友也注意到,大華也展示了門禁產品,包括2.4寸/4.3寸/7寸/8寸智能門禁一體機,這些門禁產品集對講、考勤、廣告、訪客、消費于一體;以及多模態智能門禁一體機,如8寸虹膜智能門禁一體機,8寸掌紋智能門禁一體機等;還有10寸安卓門口機。
在大華展位,其展出的閘機也吸引到不少觀眾試用。現場工作人員向電子發燒友介紹,這個一體化智能閘機與其他閘機不同,開關門設置得更高,可以防止攀爬。這款閘機既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進出,也可以通過掌紋識別。
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右側突出的部分,有兩顆攝像頭。工作人員介紹說,一顆攝像頭用于人臉識別,另外一顆是紅外攝像頭,用于檢測是否有溫度,以判斷通過的是否是活體。工作人員還演示了掌紋識別,只需將手掌靠近右側進口處的攝像頭,就可以快速識別。據工作人員介紹,算法方面,公司主要與騰訊合作,采用騰訊的識別算法。
電子發燒友在展會現場,還看到熵基科技、洲明科技、幀田等多家企業展出的人臉識別門禁產品。此外,還有一家IP攝像機和NVR制造商,BROVOTECH(深圳市博威創新技術有限公司)引起不少人的駐足觀看,其攝像機產品具備人臉檢測、人形檢測、人數統計、車型檢測、跌倒檢測等。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此次重磅展出的產品EizMindX Series,主控采用sigmstar的芯片,另外AI ISP、Sensor采用索尼的產品,這系列的產品性能非常強大,可根據各垂直行業需求進行AI深度定制。
人臉識別技術優勢和不足
截至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發展很長時間。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最早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得到提高,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是在90年后期。人臉識別系統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擁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識別結果具有實用化的識別率和識別速度。
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基于可見光圖像的人臉識別,已有30多年的研發歷史。但這種方式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尤其在環境光照發生變化時,識別效果會急劇下降,無法滿足實際系統的需要。解決光照問題的方案有三維圖像人臉識別和熱成像人臉識別。
近些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解決方案是基于主動近紅外圖像的多光源人臉識別技術。它可以克服光線變化的影響,已經取得了卓越的識別性能,在精度、穩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體系統性能超過三維圖像人臉識別。這項技術使人臉識別技術在最近幾年逐漸走向實用化。
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人臉識別技術有它的優勢,比如:1、非強制性:用戶不需要專門配合人臉采集設備,幾乎可以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可獲取人臉圖像,這樣的取樣方式沒有強制性;2、非接觸性:用戶不需要和設備直接接觸就能獲取人臉圖像;3、并發性:在實際應用場景下可以進行多個人臉的分揀、判斷及識別。此外還有操作簡單、結果直觀、隱蔽性好等特點。
就如上文所言,人臉識別系統的成功離不開尖端的核心算法。人臉識別技術近些年迅猛發展,與人工智能算法技術的快速發展分不開。在國內,市面上主要的人臉識別,或者說更寬泛一些的計算機視覺算法的的企業有商湯、曠視、依圖、云從、云天勵飛、虹軟、騰訊等。比如上文就提到,巨龍創視就有采用商湯的算法,大華則有采用騰訊的算法。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技術大致可以分為三大塊,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在圖像識別方面,曠視在這方面的表現也很優秀,該公司的計算機視覺主要聚焦在圖像分類、物體檢測、語義分割、視頻跟蹤等問題上。圖像分類算法的一些典型細分算法有人臉識別、場景識別、文字識別、車輛和車牌識別、行人識別。在人臉識別方面,曠視研究院曾獲得2014年世界權威人臉識別評測集的兩項第一,參與評測團隊包括微軟、MIT、Google等。
雖然人臉識別有它的優勢,并且目前已經在很多場合有所應用。然而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也存在風險,比如人臉識別在遠程身份驗證中應用的時候,包括遠程開戶、遠程開卡、遠程理財、遠程信貸等,存在的問題是,人是不是真實的?證件是不是真的?
當前隨著AI大模型的發展,數字人技術越來越成熟,以至于出現人臉和聲音都真假難辨的情況,有些人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技術進行深度偽造來行使欺詐。在安博會同期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論壇上,微模式創始人談到,目前深度偽造技術甚至比深度偽造檢測技術更強,為了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使用,注重人臉隱私保護和深度偽造檢測技術的研究都很有必要。
總結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變得越來越智能。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能技術重要的細分領域,技術發展更早,應用也更成熟。然而,經過過去多年的發展,人臉識別相關的產品也出現同質化競爭的局面,對于產業來說,還需要不斷發掘更深更廣的應用領域。同時,人臉識別技術也存在風險,對于隱私保護,人臉等信息偽造的防范與檢測也需要加強。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3瀏覽量
2703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