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計是電子硬件工程師常常會用到的一個電子儀器。它被用來測量信號周期,頻率特征等功能的獨立器件,是一種專門對被測信號頻率進行測量的測量儀器。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知道,示波器也是可以測量頻率的,那為什么還要有專門的頻率計呢?
相比與示波器,頻率計測試信號的頻率時精度更高,并且測量精度不隨擋位變化而產生微小變化,是專業的頻率測量工具,在需要高精度的測量場景中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測量CPU等中央處理單元過程中附近的晶振頻率)。
頻率計實現原理
在工作原理上可以劃分為5個步驟:
信號輸入-->垂直系統-->采樣-->頻率計算-->結果顯示
頻率計算通過直接對ADC采樣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到信號頻率。
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會經過兩個步驟
邊沿判斷
最明顯的就是通過判斷高電平到低電平的轉換,也就是通過判斷上升沿和下降沿,來計算時間間隔。
不過在實際的波形量測過程中肯定會碰到有噪聲的情況,這個時候上升沿和下降沿不就會有多余的了嗎?
對于這種情況,頻率計中是可以設置比較電平的,在設置了比較電平之后,只有同時跨過兩個比較電平的跳變才算是有個有效的周期。
統計/計算
進行完邊沿判斷之后,就是對邊沿判斷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了。
一般會用兩種方法進行頻率周期的計算。
a,測量頻率法
一段時間信號周期的個數=這段時間上升沿(或下降沿)個數減1,然后用這段時間周期個數可以得到一個周期的具體時間是多少,從而得到信號頻率(也就是1/t),通常用于高頻信號的采集。不過在實際計算過程中考慮到誤差,如下圖中的Ts,Te,是會產生不完整的被測信號周期,所以在計算過程中需要減去這部分的時間。
最后信號周期的計算公式就是Tc=(Tg - Ts - Te)/(N - 1)
b,測量周期法
測周法會更好理解一點,和名字一樣,它是直接測量被測信號一個周期所花的時間。
得到時間之后,就直接通過時間的倒數得到被測信號的頻率,不過一般用在低頻信號的采集。
通常頻率計會自動選擇依靠那種測量方法進行計算,不需要用戶去進行考慮選擇。
頻率計的性能指標
a,有效位數
就是測量的范圍,從測量結果的從左邊起第一個非0的所有位數,也就是多少多少頻率,比如說顯示頻率為32.138473MHz, 它的有效位數就是8個。
b,測量時間
測量時間指的是頻率計每次獲取一次有效測量結果要花的時間。不過會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測頻法和測周法。
對于測頻法,測量時間為閘門時間,比如說1秒2秒都有。
對于測周法,測量時間取決于被測信號的周期時長,也就是被測信號一個周期所花的時間。
c,測量誤差
測量誤差越小,頻率計的性能就越好,當然技術要求更高,價格也會更貴啦。
并且在測量時,可以在頻率計中設置顯示多個參數,比如說頻率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然后比較三者的數值差距大不大,從而判斷可以清晰的看到誤差以及被測信號是否存在異常等等問題。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2瀏覽量
212997 -
頻率計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7瀏覽量
44476 -
測量儀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807瀏覽量
42370 -
電子儀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42瀏覽量
232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