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2.掌握LC振蕩器幅頻特性的測量方法;
3.掌握電源電壓變化對LC振蕩器的振蕩幅度和頻率的影響;
4.了解靜態工作點、耦合電容、反饋系數、品質因數Q值對振蕩器振蕩幅度和頻率的影響;
5.了解負載變化對LC振蕩器振蕩幅度的影響。
二、實驗原理
(一)電路與工作原理
電容三點式LC振蕩器——考畢茲振蕩電路見圖3-1所示。
電感三點式LC振蕩器——哈特萊振蕩電路見圖3-2所示。
串聯改進型電容三點式LC振蕩器——克拉潑振蕩電路見圖3-3所示。
并聯改進型電容三點式LC振蕩器——--西勒振蕩電路見圖3-4所示。
圖3-1 電容三點式考畢茲振蕩電路
圖3-2 電感三點式哈特萊振蕩電路
(1)圖3-3克拉波電路中,串聯電容C1、C2和C構成總電容。因為C1(300pF)>>C(75pF),C2(1000pF)>>C(75pF),故總電容約等于C,所以振蕩頻率主要由L和C決定。
(2)圖3-4西勒振蕩電路中,電容C1、C2和C3的串聯值后與電容C相并。因為C1(300pF)>>C3(75pF),C2(1000pF)>>(75pF),故總電容約等于C+C3,所以振蕩頻率主要由L、C和C3決定。
反饋系數 F=F1:F2,反饋系數F不宜過大或過小,一般經驗數據F≈0.1~0.5,本實驗取0.3。
(二)實驗電路
電路原理圖如圖3-5所示。
當1K01撥到“串S”位置時,為改進型克拉潑振蕩電路;
當1K01撥到“并P”位置時,為改進型西勒振蕩電路。
開關1S03的作用是控制回路電容的變化,調整1W01可改變振蕩器三極管的電源電壓;1Q02為射極跟隨器,1TP02為振蕩器直流電壓測量點,1W02用來改變輸出幅度。
圖3-5 LC振蕩器電原理圖
LC振蕩器在模塊中的單元標號為3,位于該子板卡上的左部,如圖3-6所示 。
圖3-6 LC振蕩器子板卡(左部)
三、實驗內容
1.測量“串S”克拉潑振蕩電路幅頻特性;
2.測量“并P”西勒振蕩電路幅頻特性。
四、實驗步驟
(一)模塊上電
LC振蕩器及三極管混頻器子板接通電源,即可開始實驗。
(二)測量振蕩電路的幅頻特性
1.西勒振蕩電路的幅頻特性
將1K01撥至“并P”側,此時振蕩電路為西勒電路。示波器接1TP02,頻率計接1P01。調整1W02,使輸出適中。1S03分別控制1C06(10pF)、1C07(50 pF)、1C08(100 pF)、1C09(150 pF)接入電路,開關往上撥為接通(“1”),往下撥為斷開(“0”),四個開關接
通的不同組合,可以控制電容的變化。按照表3-1,將測量結果記于表中。(注,表中1S03的狀態分別對應開關從左到右的1234。)選擇C為150pF時,分別順時針調整1W01和1W02,觀察波形變化。如果在開關轉換過程中振蕩器停振,可調整1W01,使之恢復振蕩。
表3-1西勒振蕩電路的幅頻特性
2.克拉潑振蕩電路的幅頻特性
將1K01撥至“串S”位,振蕩電路轉換為克拉潑電路。
按照上述方法,測出振蕩頻率和輸出電壓,并將測量結果記于表3-2中。選擇C為150pF時,分別順時針調整1W01和1W02,觀察波形變化。
五、實驗報告
1.分別繪制西勒振蕩器、克拉潑振蕩器的幅頻特性曲線,并分析比較。
西勒振蕩電路:隨著電容增大,振蕩頻率降低;由于電路為并聯諧振,頻率增大則諧振電阻增大,輸出電壓隨之增大。
克拉潑振蕩電路:當C為10pF時電路不振蕩,是因為回路總電容主要取決與C3與C的并聯,C3值很小且C也很小時,放大器增益會變小,幅度下降,可能出現停振;隨著電容增大,振蕩頻率降低;由于電路為串聯諧振,頻率增大則諧振電阻減小,輸出電壓隨之減小。
2.選擇C為150pF時,分別順時針調整1W01和1W02,說明波形變化原因。
只調整1W01,波形幅度變大;只調整1W02,波形幅度變小。觀察到西勒電路從無到有到無;而克拉潑電路最初就有一定幅度的波形,然后增峰頂,最后消失。
3.總結實驗體會
通過這次實驗基本掌握了電容三點式LC振蕩電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熟悉靜態工作點、耦合電容、反饋系數、等效Q值對振蕩器振蕩幅度和頻率的影響.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3文章
3622瀏覽量
122400 -
電源電壓
+關注
關注
2文章
991瀏覽量
24091 -
LC振蕩器
+關注
關注
4文章
46瀏覽量
23798 -
射極跟隨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54瀏覽量
15223 -
耦合電容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4瀏覽量
199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