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在前面
最近做了個低壓帶隙基準電壓源課設,分享一下兩個經典電路的溫度特性結果分析,分別是一階溫度補償和二階的。其余運放、啟動電路、參數以及所有仿真結果等期末結束把課設報告單獨發一個。課設指標要求如下:
2 一階溫度補償帶隙基準
本次用到的一階補償帶隙基準Banba教授1999年提出的[1],拉扎維教授的書12.7節也詳細介紹了這個電路[3],也可以參考胡濱前輩的碩士學位論文[2],介紹的非常詳細。核心電路如下:
運放用的是二級密勒補償運放。調節R1可以線性補償溫度特性,溫度特性調整完畢后,調整R4完成輸出基準電壓值的調節。在溫度特性曲線界面用計算器輸入公式計算溫度系數,TC=(ymax(VS("/vref"))-ymin(VS("/vref")))/(average(VS("/vref"))*165)*1000000。TSMC180nm工藝下,仿真溫度特性曲線如下(TC=5.897ppm/℃):
3 二階溫度補償帶隙基準
本次用到的二階補償帶隙基準基于文獻[4][5],除了加入的二階補償電路,其余與一階的一樣,核心電路如下:
調節R0完成一階線性補償,R45完成ln項補償,溫度補償完后調節R3完成輸出基準值調節。candence仿真測試電路以及溫度特性曲線如下(TC=2.438ppm/℃):
4 提高輸出精度
基準輸出值trans仿真會非常不穩定,加一個RC低通濾波器和單位增益buffer輸出精度就會更加高[2]。仿真電路和結果對比如下:
紅色圖為0.5s瞬態仿真VBG,粉色為接了RC+buffer后的Vout,明顯提高了精度,RC越大,輸出精度越高,但是面積也損失了很多,需要trade-off。buffer還是同樣的兩級密勒補償運放。
5 總結
a.順序:設計運放-設計偏置電路-調節電阻調溫度系數-調節電阻調節輸出基準值。
b.底下的兩篇碩士論文介紹很詳細,值得入門者閱讀。
c. 二階溫度補償確實提升了一倍的溫度系數。其余仿真結果期末結束再上傳。
-
電路設計
+關注
關注
6677文章
2463瀏覽量
205327 -
運放
+關注
關注
47文章
1170瀏覽量
53266 -
仿真
+關注
關注
50文章
4124瀏覽量
133983 -
基準電壓源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2瀏覽量
20937 -
基準電路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97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