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星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PCB設計中層數的設計;
在PCB的EMC設計考慮中,首先涉及的便是層的設置;單板的層數由電源、地的層數和信號層數組成;電源層、地層、信號層的相對位置以及電源、地平面的分割對單板的EMC指標至關重要。
根據單板的電源、地的種類、信號密度、板級工作頻率、有特殊布線要求的信號數量,以及綜合單板的性能指標要求與成本承受能力,確定單板的層數;對于EMC指標要求苛刻(如:產品需認證CISPR16CLASSB)而相對成本能承受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地平面乃是PCB的EMC設計的殺手锏之一。
1、VCC/GND的層數
單板電源的層數由其種類數量決定;對于單一電源供電的PCB,一個電源平面足夠了;對于多種電源,若互不交錯,可考慮采取電源層分割(保證相鄰層的關鍵信號布線不跨分割區);對于電源互相交錯(尤其是象8260等IC,多種電源供電,且互相交錯)的單板,則必須考慮采用2個或以上的電源平面,每個電源平面的設置需滿足以下條件:·單一電源或多種互不交錯的電源;·相鄰層的關鍵信號不跨分割區;地的層數除滿足電源平面的要求外,還要考慮:·元件面下面(第2層或倒數第2層)有相對完整的地平面;·高頻、高速、時鐘等關鍵信號有一相鄰地平面;·關鍵電源有一對應地平面相鄰(如48V與BGND相鄰)。
2、電源層、地層、信號層的相對位置
VCC、GND平面的阻抗以及電源、地之間的EMC環境問題
電源、地平面存在自身的特性阻抗,電源平面的阻抗比地平面阻抗高;為降低電源平面的阻抗,盡量將PCB的主電源平面與其對應的地平面相鄰排布并且盡量靠近,利用兩者的耦合電容,降低電源平面的阻抗;電源地平面構成的平面電容與PCB上的退耦電容一起構成頻響曲線比較復雜的電源地電容,它的有效退耦頻帶比較寬,(但存在諧振問題)。
3、VCC、GND作為參考平面,兩者的作用和區別
電源、地平面均能用作參考平面,且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相對而言,電源平面具有較高的特性阻抗,與參考電平存在較大的電位勢差;從屏蔽的角度,地平面一般均作了接地處理,并作為基準電平參考點,其屏蔽效果遠遠優于電源平面;在選擇參考平面時,應優選地平面。
對于電源、地的層數以及信號層數確定后,它們之間的相對排布位置是每一個EMC工程師都不能回避的話題;單板層的排布一般原則:a.元件面下面(第二層)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層以及為頂層布線提供參考平面;b.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c.盡量避免兩信號層直接相鄰;d.主電源盡可能與其對應地相鄰;e.兼顧層壓結構對稱。
對于母板的層排布,鑒于我司現有母板很難控制平行長距離布線,對于板級工作頻率在50MHZ以上的(50MHZ以下的情況可參照,適當放寬),建議排布原則:a.元件面、焊接面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b.無相鄰平行布線層;c.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d.關鍵信號與地層相鄰,不跨分割區。
此方案為CAD室現行四層PCB的主選層設置方案,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關鍵信號優選布TOP層;至于層厚設置,有以下建議:
·滿足阻抗控制
芯板(GND到POWER)不宜過厚,以降低電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證電源平面的去藕效果;
為了達到一定的屏蔽效果,有人試圖把電源、地平面放在TOP、BOTTOM層,即采用方案
此方案為了達到想要的屏蔽效果,至少存在以下缺陷:·電源、地相距過遠,電源平面阻抗較大·電源、地平面由于元件焊盤等影響,極不完整·由于參考面不完整,信號阻抗不連續實際上,由于我司大量采用表貼器件,對于器件越來越密的情況下,本方案的電源、地幾乎無法作為完整的參考平面,預期的屏蔽效果很難實現;
審核編輯:湯梓紅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4文章
17841瀏覽量
251799 -
PCB設計
+關注
關注
394文章
4701瀏覽量
86350 -
emc
+關注
關注
170文章
3948瀏覽量
183717 -
GND
+關注
關注
2文章
540瀏覽量
38902
原文標題:一文讀懂PCB設計:層數設計的關鍵要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芯片電子之家,微信公眾號:芯片電子之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