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供應鏈將撤離中國?對于這樣的謠言,戴爾其實一般都是低調應對,因為謠言止于智者,這樣不靠譜的傳言,戴爾都不愿意去費口舌評論,這絕對是謠言。
而且戴爾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行為準則就是不對“謠言”進行評論。這也是戴爾一貫的立場。
面對喧囂塵上的各個版本的謠言,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在一場活動中回應稱:“我們從未發布過任何‘戴爾供應鏈將撤離中國’所謂信息或評論。
戴爾成立于1984年;以生產、設計、銷售家用以及辦公室電腦而聞名。目前在服務器、人工智能等領域都在積極發力,2023年8月1日,戴爾科技宣布與英偉達合作推出了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可供客戶設置對大型語言模型的訪問并創建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戴爾
+關注
關注
5文章
634瀏覽量
401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利用Minitab應對供應鏈中斷問題
供應鏈中斷是不可避免的,但積極的措施和數據驅動的戰略可以減輕其影響。Minitab全面的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工具使組織能夠分析、優化和調整其供應鏈,以應對不可預見的挑戰,確保面對中斷時的彈性和連續性。
晶科能源榮獲中國能建“優秀供應鏈合作伙伴”
近日,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主辦的“中國能建第二屆供應鏈合作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晶科能源被授予“2024年度優秀供應
愛立信亮相2024中國移動供應鏈生態合作大會
近日,以“移鏈湘伴 供贏未來”為主題的2024中國移動供應鏈生態合作大會在長沙成功舉行。作為中國移動長期以來的重要合作伙伴,愛立信受邀參會,并攜手中
飛騰亮相2024中國移動供應鏈生態合作大會
近日,2024 中國移動供應鏈生態合作大會在長沙成功舉行。作為中國移動的重要合作伙伴,飛騰公司副總經理郭御風受邀出席主論壇。
菜鳥與麥當勞中國發布智慧供應鏈新成果
近日,菜鳥與麥當勞中國攜手發布了智慧供應鏈的新成果——“一箱一碼”項目。這一項目標志著國內餐飲行業首次大規模落地應用“一箱一碼”數字化實踐,展現了雙方在供應鏈數字化領域的深度合作與創新。 通過引入
美光科技舉辦《行業對話:半導體供應鏈綠色轉型》專題圓桌活動
近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出席美光科技舉辦的《行業對話:半導體供應鏈綠色轉型》專題圓桌活動。圓桌活動由美光科技及其
東風汽車亮相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近日在北京開幕,東風汽車攜旗下自主品牌新能源產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代表性先進技術亮相這場國家級展會。
華工科技亮相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以“鏈”為名,既向世界展示出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也推動全球產業
經緯恒潤榮獲2024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創新成果獎
2024年9月24日-26日,2024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武漢隆重舉辦。本屆大會以“新挑戰、新對策、新機遇——推動中國汽車
![經緯恒潤榮獲2024<b class='flag-5'>中國</b>汽車<b class='flag-5'>供應鏈</b>大會創新成果獎](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3/70/pYYBAGJ9-2eAAapGAAAqR-wyG1A368.jpg)
上汽集團加入綠色低碳供應鏈鏈主企業聯盟
近日召開的“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主旨論壇上,“綠色低碳供應鏈鏈主企業聯盟(CN100)”揭牌成立,上汽集團正式成為聯盟鏈主企業。未來,上汽將廣泛攜手
韓國承諾為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提供71億美元的援助計劃
韓國政府承諾為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提供71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旨在建立符合美國稅收減免規則的新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戴爾榮獲Gartner供應鏈的最高榮譽“年度供應鏈突破獎”
Gartner Power of the Profession供應鏈獎項由全球領先的研究顧問公司Gartner主辦,至今已舉辦了10個年頭。
![<b class='flag-5'>戴爾</b>榮獲Gartner<b class='flag-5'>供應鏈</b>的最高榮譽“年度<b class='flag-5'>供應鏈</b>突破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D8/wKgaomX4-rKAZg-uAAA5EJd8aSM016.png)
掌控供應鏈,決勝市場: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戰略意義
SCM供應鏈管理系統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實現企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協同運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