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劉金成認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產能過剩目前進入到了理性和良性的新階段。
“行業關于零碳和未來綠色發展長期的理解,是戰略性的,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電動車及儲能的發展,其規律并不是直線上升的狀態。”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2023高工鋰電年會上如是說。
如其所言,2023年無論是動力賽道還是儲能賽道,都已經開始進入曲折式增長階段。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受動力與儲能電池出貨下調影響,鋰電池2023年出貨較年初預估下修至900GWh左右。其中,動力電池下修至660GWh,儲能電池修正至180GWh。
由于產能過剩,電池領域整體產能利用率也不容樂觀。根據GGII數據,動力領域由2022年的超75%的利用率下降到今年的平均利用率不足65%。儲能電池產能利用率也從去年超85%跌至今年的不足55%。
由于產能釋放增速超過市場需求,2024年鋰電池產能利用率仍舊呈現嚴峻形勢。
劉金成認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產能過剩目前進入到了理性和良性的新階段。在理性和良性的新階段,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都會發生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產能過剩的決定因素不是產能本身,而是每個公司技術研發和質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2023高工鋰電年會上,劉金成發表《技術和質量雙輪驅動行業良性理性發展》主題演講,為鋰電行業進入理性發展新階段,提供戰略指引。
劉金成表示,無論是拼產能還是拼價格,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電池企業的技術迭代能力和質量把控能力上。
一方面,技術能力是驅動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技術水平是進入新周期的敲門磚。
劉金成認為,動力電池技術仍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在未來兩三年時間內,動力電池仍要發生深刻的技術迭代,技術迭代會讓企業過去的產能無效,如果踩錯技術方向,基本上會被行業淘汰。
根據億緯鋰能此前確定的產品路線,大圓柱、大鐵鋰電池將是公司未來三年的主導產品。此外,劉金成還指出,快充技術和低溫技術將是新周期的主要突破方向。
另一方面,新能源電池是長期主義的代名詞,質量能力成為持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劉金成強調,生產的優率水平極大影響著成本,售后成本極大影響實際盈利水平。行業進入理性發展新階段,發展模式發生了改變,市場結構發生著巨大變化,小心駛得萬年船。
同時,電池企業進入下一個競爭周期的入場券,是靠技術與質量拿到定點項目。定點項目的簽署以及訂單規模,將決定電池企業在新周期下能否存活。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初,億緯鋰能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已取得的未來5年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88GWh,三元大圓柱電池已取得未來5年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486GWh。
當前,鋰電行業進入理性發展新階段,良性發展才能持續發展。
劉金成表示,在良性發展階段,產業鏈利益分配繼續良性回歸,依靠技術和質量能力,穩定經營才能走向未來。在此過程中,技術好、質量好、價格好、客戶關系好,四者缺一不可。
劉金成進一步指出,全球經濟發展大環境、大格局已經改變,傳統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合新能源企業,每家企業要用不同的方式進入新能源大時代。
億緯鋰能的思路是,以持續提升技術能力與質量能力為核心,堅決發展新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全面開展與歐洲、美國等國際公司的合作,韌性邁向新周期。
近期消息顯示,億緯鋰能在匈牙利、馬來西亞的工廠已開工建設,美國建廠計劃也已提上日程。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29 -
儲能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483瀏覽量
18309 -
億緯鋰能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2瀏覽量
5050
原文標題:億緯鋰能劉金成:電池競爭邏輯將回歸技術與質量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