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與全球充電技術領域的領導者安克創新(Anker Innovations)在深圳聯合成立創新應用中心。這一合作旨在推動高能效充電解決方案的開發,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加速低碳化進程。
該創新應用中心將充分利用英飛凌在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領先技術,以及安克創新在充電技術領域的專業經驗,共同研發出更加高效、可靠的充電解決方案。通過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碳排放,這些解決方案將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保護地球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該創新應用中心的成立是英飛凌和安克創新在低碳化領域合作的里程碑。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推動充電技術的進步,以滿足市場對高效、環保的充電解決方案的需求。同時,這一合作也將為雙方帶來商業機會,進一步鞏固各自在市場中的地位。
英飛凌和安克創新的合作展示了科技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決心和行動。通過聯合成立創新應用中心,雙方將攜手共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英飛凌
+關注
關注
67文章
2213瀏覽量
139080 -
充電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0瀏覽量
42034 -
功率半導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84瀏覽量
431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概倫電子聯合成立上海EDA/IP創新中心
12月11日,上海EDA/IP創新中心授牌儀式在上海集成電路2024年度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三十屆集成電路設計業展覽會(ICCAD-Expo 2024)上舉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和概倫電子總裁楊廉峰博士共同為上海EDA/IP
喆塔科技與國家級創新中心共建高性能集成電路數智化聯合工程中心
近日,喆塔科技與國家級創新平臺——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攜手,共同宣布成立“高性能集成電路數智化聯合工程中
充電寶廠商安克跨界涉足具身機器人領域
10月30日,據透露,以充電寶業務起家的安克創新正積極進軍具身機器人領域。據一位了解該公司內部情況的知情人士透露,安克
字節跳動與清華AIR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近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與字節跳動共同宣布成立“可擴展大模型智能技術聯合研究中心”(SIA Lab),并在清華大學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儀式。
SGS攜手長三角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成立聯合實驗室
副主任郁楓先生共同為"集萃-SGS 車規國際認證聯合實驗室"揭牌。 本次大會由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長三角集成電路工業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簡稱
2024英飛凌生態創新論壇分享:基于英飛凌安全MCU和Trust M構筑安全OTA業務
2024年9月19日,英飛凌消費、計算與通訊業務與廣東省智能家電創新中心聯合舉辦的2024創新論壇于廣州舉辦。作為
翼輝信息聯合成立南京市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
未來,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各方在工業軟件自主創新方面的經驗能力,賦能本地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實現本地制造產業自主安全可控迭代和制造業產業升級,引領區域產業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培育壯大江蘇省產業發展生態。
廣汽埃安聯合成立泰國充電聯盟
近日,由泰國電動汽車協會組織,18家充電樁運營商聯合參與的泰國充電聯盟正式成立。作為首批加入泰國充電聯盟的車企成員,廣汽埃安參與簽約儀式并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泰國投資委員會(BOI)秘書長
英飛凌在中國臺灣成立半導體研發中心
近日,全球知名的汽車芯片大廠英飛凌公布了一項宏偉的發展計劃——“英飛凌先進汽車暨無線通信半導體前瞻研究伙伴發展計劃”。根據此計劃,英飛凌將對其在中國臺灣現有的“無線通信研發實驗室”進行全面升級,并正式
國創中心與長城汽車成立車規級芯片聯合實驗室
近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一場盛大的揭牌儀式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汽車”)共同宣布,雙方將攜手合作,共同
英飛凌與安靠在葡萄牙共建芯片封測中心
英飛凌與安靠(Amkor)近日宣布深化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在歐洲的外包后端制造業務版圖。雙方計劃在安靠位于葡萄牙波爾圖的制造基地運營一個專用的芯片封裝和測試中心,該
吉利汽車與英飛凌成立創新應用中心,深化智能汽車等領域的長期合作
? 4月8日消息,近日,吉利汽車集團與全球汽車半導體領導廠商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創新應用中心,雙方將深化在智能汽車等領域的長期合作,共同聚焦客戶需求,加速新產品新方案落地。
吉利汽車攜手英飛凌設立創新應用中心,深化智能汽車領域合作
4 月 8 日消息,吉利汽車集團與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近期達成戰略協議,共建創新應用中心。該中心選址于寧波杭州灣的吉利汽車研究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