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車載高精度慣性導航研發企業戴世智能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領投方為國晨創投,達晨財智跟投,高鵠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此次注資將助推公司在研發、市場以及量產交付方面的全面擴張。
自去年以來,戴世智能已經牽手光速光合進行了首次的A輪融資。作為行業中的領跑者,戴世智能推出的車載慣性導航單元(IMU),體積小巧、性能卓越、性價比超群,突破了業界公認的性能、價格、成本“不可能三角”。其自主創新的全溫全轉速標定工藝能提高硬件性能達10倍以上。此外,團隊獨特的自動生產線,將生產效率提升兩倍并降低生產成本30%,使得大規模生產具有更高的一致性,進而大幅增強了對車廠的供貨能力。
據悉,戴世智能即將啟動建設的第二工廠,總年產量預計將達200萬套。該工廠裝備了先進的第三代智能生產線,年產出能力和質量均將得到顯著提升。
戴世智能自2015年成立之日起就專注于自動駕駛領域,以提供性能優秀、品質可靠的大批量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為己任。在同濟大學汽車動力與機械工程領域頂尖專家團隊的帶領下,公司構建了涵蓋車載慣性導航單元(IMU)、組合導航模組(P-BOX)以及高端ADAS測試設備在內的全系列產品體系,在自動駕駛前裝場景和ADAS真值測試領域擁有深厚的用戶基礎。
隨著近年汽車智能化趨勢愈發明顯,多種傳感信息的融合使用日益普遍。感知融合不僅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特別是L4-L5級別自動駕駛水平向上攀升的基石,更是提升整體駕乘體驗、打造智能交通的重要途徑。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組合導航系統已逐步躋身于主流自動駕駛導航方案之中;該系統與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緊密結合,實現高度安全冗余,大大提升了智能駕駛導航的安全性和精確度,預期將被納入眾多車企的自動駕駛訂購方案。而由慣性導航模組IMU構成的組合系統,無論在導航領域、底盤域還是機器人、飛機等非汽車應用領域都發揮著重要角色,可謂是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核心底層傳感器。
然而,在這龐大的市場需求背后,車企對供應鏈的統一性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極高要求。受限于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的應用技術難以直接移植至汽車工業,過去存在著生產周期長、生產效率低下、產品一致性不佳以及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等諸多問題。正是由于戴世智能深耕車用慣導領域,依靠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自動化產研能力,成功克服多項挑戰,成為了業界首家成功量產慣導的供應商。
在前裝市場,戴世智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截止目前,已獲得十余家知名主機廠及Tier 1的項目定點及合作意向,且已于2023年實現某頭部主機廠主力車型P-BOX產品正式大規模量產交付,公司已成為行業內唯二已經實現車規級慣性導航產品量產的供應商。
據悉,今年戴世智能訂單充足,且即將新增多家頭部廠商項目定點,進一步奠定行業領先地位。
未來戴世智能的慣性導航產品將會以多種形態應用于自動駕駛系統中,同時,公司也在同步落實芯片級產品的拓展計劃。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43瀏覽量
55759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0瀏覽量
167004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3瀏覽量
645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