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近日,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塑能源)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并非是重塑能源第一次申請IPO上市,曾在2021年重塑能源的科創板IPO就獲得上交所受理,不過當時進入問詢后IPO就終止了。
重塑能源成立于2015年,主營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近年來,重塑能源將業務進一步拓展至氫能產業上游,自主研發了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制氫電源、堿性ALK電解槽先進電極及其他關鍵零部件。重塑能源是中國氫燃料電池領域內,首家同時實現自主研發及量產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的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已售重卡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總輸出功率計算,重塑能源位居中國氫能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市場份額為25.9%。2023年前三季度,重塑能源也依舊在中國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保持第一的位置。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重塑能源已完成9次融資,交易金額累計高達39.39億元人民幣。此前重塑能源科創板IPO計劃募資20.17億元。這次港股IPO,據說重塑能源擬募資1億美元。重塑能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林琦。
2023前三季度營收2.19億元,不到三年虧損16億多
重塑能源所處的行業,市場發展快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全球氫能消費的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1134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345億美元,預計2027年增長至1863億美元。此外,全球低碳氫消費的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96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231億美元,預計2027年突破785億美元,2022年至2027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7.7%。
不過處于成長階段的重塑能源,業績增速還達不到市場增速。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前三季度,重塑能源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4億元、6.05億元和2.19億元,2022年同比增長15.46%。2023前三季度重塑能源實現的營收僅為2022全年的36%。2023年重塑能源的營收極有可能達不到2022年的水平。
目前重塑能源也并未實現盈利,2021年、2022年分別虧損6.54億元、5.46億元。2023年1-9月期間也虧損4.60億元,累計虧損達16.6億元。此前上交所也問詢了重塑能源對外借款、盈利的問題。
主打氫燃料電池系統,海外氫能業務拓展不佳
從主營業務來看,重塑能源的營收大頭是氫燃料電池系統,2021年、2022年和2023前三季度氫燃料電池系統產品收入分別為4.53億元、4.23億元、1.5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6.4%、70%、68.9%。氫燃料電池系統比例逐年減少,主要是因為零部件產品的銷售規模快速增加。2022年重塑能源零部件業務實現1.50億元,同比增長146.32%。
除了銷售活動外,重塑能源還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氫燃料電池工程開發服務。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前三季度重塑能源為客戶提供氫燃料電池工程開發服務分別取得了725.1萬元、2647.3萬元、640.7萬元。
重塑能源的燃料電池系統6成以上都是搭載在重型卡車上。在地區方面,重塑能源7成以上的收入都來自中國內地的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據了解,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主要有上海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廣東城市群、河南城市群及河北城市群。
重塑能源已經成功實現燃料電池系統在固定式發電站、工程機械等非車用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此外,重塑能源還是中國氫燃料電池領域首家實現了專有氫燃料電池系統海外商業化應用的公司。不過招股書顯示,重塑能源海外氫能業務拓展的效果并不佳,2021年、2022年和2023前三季度重塑能源來自海外地區獲得的收入分別為515.8萬元、738萬元、75.6萬元,分別占比1.1%、1.7%、0.5%。
截至2023年9月底,重塑能源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已為中國超過5000輛燃料電池汽車提供動力,累計安全行駛里程數超16000萬公里,幫助減少碳排放超9萬噸。據了解,重塑能源的客戶有中國的宇通、一汽解放、杭叉、正泰集團、日本豐田汽車、德國大陸集團和舍弗勒集團等。
重塑能源應用于商用車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系統控制、低溫無損冷啟動和耐久性方面表現出色。截至目前,重塑能源已獲得專利318項和軟件著作權36項,其中在中國的發明專利108項。
-
ipo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16瀏覽量
32689 -
氫燃料電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355瀏覽量
438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