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朋友找我check一塊板子,發現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區分正片層與負片層
正片層就是平常用于走線的信號層(直觀上看到的地方就是銅線),可以用“線”“銅皮”等進行大塊鋪銅與填充操作,如圖所示。
正片層
負片層則正好相反,即默認鋪銅,就是生成一個負片層之后整一層就已經被鋪銅了,走線的地方是分割線,沒有銅存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割鋪銅,再設置分割后的鋪銅的網絡即可,如圖所示。
負片層
一般信號層:也是正片層,pcb 信號層是同頂層、底層布線相同的銅導電層,只不過是夾在頂層和底層之間的布線層。
一般就是頂層
大通孔
內電層:也叫平面層或負片層,是內部電源和地層(并通過通孔與各層貫通的層),內電層使用“線條”圖元進行分割。
我覺得就是借鑒了圖像學里面的定義 負片效果:凡是畫線條的地方印刷板的敷銅被清除,沒有畫線條的地方敷銅反而被保留。放置在這些層面上的走線或其他對象是無銅的區域,也即這個工作層是負片的。
嘉立創EDA的內電層繪制時是負片方式繪制,但在輸出制造文件Gerber時是正片輸出,請留意。
信號層采取正片的方式處理,電源層和地線層采取負片的方式處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文件數據量的大小和提高設計的速度。
他這個板子的分層就有點不對
核心的走線在上面,下面沒走GND,當然也對,不過一般要求是信號和地盡可能的接近。
GND為頂層布線提供參考平面;敏感信號層應該與一個內電層相鄰(內部電源/地層),利用內電層的大銅膜來為信號層提供屏蔽。
電路中的高速信號傳輸層應該是信號中間層,并且夾在兩個內電層之間。這樣兩個內電層的銅膜可以為高速信號傳輸提供電磁屏蔽,同時也能有效地將高速信號的輻射限制在兩個內電層之間,不對外造成干擾。
電源分割
七個區
第二條是不跨分割區。很明顯,割了電源層以后,才是地,所以也是踩雷的一個區。 對于常用的 4 層板來說,有以下幾種層疊方式(從頂層到底層)。
(1)Siganl_1(Top),GND(Inner_1),POWER(Inner_2),Siganl_2(Bottom)。
(2)Siganl_1(Top),POWER(Inner_1),GND(Inner_2),Siganl_2(Bottom)。
(3)POWER(Top),Siganl_1(Inner_1),GND(Inner_2),Siganl_2(Bottom)。
顯然,方案 3 電源層和地層缺乏有效的耦合,不應該被采用。
那么方案 1 和方案 2 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呢?
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方案 1 作為 4層板的結構。選擇的原因并非方案 2 不可被采用,而是一般的 PCB 板都只在頂層放置元器件,所以采用方案 1 較為妥當。
但是當在頂層和底層都需要放置元器件,而且內部電源層和地層之間的介質厚度較大,耦合不佳時,就需要考慮哪一層布置的信號線較少。
對于方案 1而言,底層的信號線較少,可以采用大面積的銅膜來與 POWER 層耦合;反之,如果元器件主要布置在底層,則應該選用方案 2 來制板。
如果采用層疊結構,那么電源層和地線層本身就已經耦合,考慮對稱性的要求,一般采用方案 1。
電源層的分割就是把一個完整的鋪銅在上面使用繪制工具,物理上面隔開。
接著把這個區域鏈接到電源線上
分出來就是花花綠綠的樣子
一般是要繪制出電源樹來進行分區
考慮保持電源平面的完整性,不能在平面上密集地打過孔,這樣會破壞平面的完整性
審核編輯:劉清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88瀏覽量
173877 -
PCB多層板
+關注
關注
0文章
73瀏覽量
17574 -
信號傳輸
+關注
關注
4文章
437瀏覽量
20283 -
GND
+關注
關注
2文章
540瀏覽量
38903
原文標題:PCB多層板-電源分割
文章出處:【微信號:TT1827652464,微信公眾號:云深之無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