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由于NAT大大延緩了IPv4地址枯竭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到了IPv6時代,地址空間已經不是問題了,那還用不用得到NAT呢?
拒絕NAT的理由
長期以來,IPv6的純粹主義者一直反對建立IPv6+ NAT(即NAT66)的協議標準。直到今天,都沒有NAT66相關的協議草案,更不用說已經發布的IETF RFC了,反對NAT的主要理由是IPv6有足夠的地址空間,而且是全球唯一的,因此更多地址需求不是問題,IPv6不需要NAT/PAT功能來擴展地址空間或避免地址沖突。另一個反對NAT的論點是,有人將防火墻執行的有狀態包過濾與IPv4 NAT功能混為一談的,有狀態包過濾可以為IPv6提供與IPv4相同的安全防護等級,只是沒有NAT功能。“沒有IPv6 NAT就意味著安全性降低”,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誤區,更不用說IPv6天然自帶IPSec安全保護功能了。此外,NAT顯著增加了IPv4網絡的復雜性,NAT使本地IPv4地址重疊的現象非常普遍,這給管理帶來了難度。NAT會給需要端到端連接和在協議報文中嵌入IP地址的應用程序帶來問題(例如FTP、IPsec、SIP、RTSP、SAP、SCTP、DCCP等)。總之,IPv4使用NAT是不得已的選擇,IPv6沒有必要再重蹈覆轍。
采用NAT的原因
然而實際情況并沒有這么簡單,IPv6規模部署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要基于現狀進行逐步改造和升級演進,需要綜合考慮更多因素帶來的影響,包括成本、管理、安全、可遷移性、可擴展性等。人們選擇采用NAT往往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
1、安全性:NAT可以向外部實體隱藏內部網絡結構,從而提供額外的安全防護層。通過隔離內部設備與外部設備的直接通信,避免被惡意探測,降低網絡攻擊的風險。例如內部網絡采用SLAAC方式分配IPv6地址,其地址中包含主機MAC等敏感信息,可能被遠程非法追蹤和利用。
2、地址不足:盡管IPv6有巨大的地址空間,但ISP實際分配給客戶的可能只有一小段全球單播地址(如/60或者/56),無法滿足需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可重復的私網地址,采用NAT實現隔離和互通。
3、復雜性:企業往往有多家ISP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若沒有NAT,每家ISP分配的IPv6地址都需要部署到內部網絡中,造成一臺主機配置多個不同ISP的IPv6地址,這大大增加了網絡管理的復雜性和難度。
4、一致性:雙棧環境下同時存在IPv4和IPv6,在IPv6中使用NAT有助于維護網絡管理的一致性,降低管理的難度和成本投入。
5、兼容性:一些遺留的系統或者應用程序在使用IPv6時可能存在限制,而NAT可以作為一種臨時的解決方案。
6、可移植性:企業采用私網地址有一個潛在好處,當更換ISP時可以確保更好的可移植性,不用再重新變更內部網絡設備配置,只需要改變出口設備配置即可。
7、網絡互通:企業內網或者行業專網采用了自主申請的IPv6地址(例如從APNIC、CNNIC申請),需要和ISP網絡實現路由互通,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ISP普遍不愿意接入其他機構的自建網絡),一個可選的規避方案是采用NAT方式。
總結與建議
IPv6的原生設計理念是消除NAT,實現端到端的網絡連接,這毫無疑問應該是未來IPv6的發展目標。但考慮到IPv6部署的現狀和挑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策略,之后逐步過渡到無NAT模式,實現平滑的升級演進。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99瀏覽量
89243 -
IPv6
+關注
關注
6文章
690瀏覽量
595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