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單介紹了硬度的概念以及影響單晶硅硬度的因素。
硬度作為評價材料力學性能的重要指標,其測量和應用對于材料科學和工程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硬度的定義反映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的抵抗能力,它可以表現(xiàn)為抵抗另一物體壓入的能力,或者是抵抗永久變形和破壞的能力。硬度的測量方法多樣,包括靜態(tài)壓入硬度、動態(tài)或回彈壓入硬度和劃入硬度等,其中靜態(tài)壓入硬度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
在靜態(tài)壓入硬度的測量過程中,通過將一定載荷下的硬質壓頭壓入材料表面,然后在載荷撤除后測量材料表面的殘余壓痕,通過載荷和壓頭與材料接觸面積的比值來確定材料的硬度。這一過程實際上反映了材料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強。
對于單晶硅而言,其維氏硬度通常在9~14 GPa范圍內,但這一數(shù)值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不同的實驗條件、不同的測試晶面以及壓頭與樣品間的取向等。如下表所示,單晶硅的硬度具有各向異性,單晶硅{001}面,{110}面和{111}面的維氏硬度依次降低。采用納米壓痕測試得到的單晶硅的硬度值為11~14GPa,隨不同的樣品和不同的實驗略有差異。
材料的硬度與其屈服強度并不直接相關。單晶硅通常具有金剛石立方結構,但在高壓條件下,如金剛石對頂壓砧實驗中,硅的結構可能發(fā)生相變,從金剛石立方結構轉變?yōu)轶w心四方結構。這種相變后的Si-II相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塑性,因此在硬度測試中,高靜水壓力作用下,Si-I相可能轉變?yōu)镾i-II相,從而導致材料的塑性形變。
在硬度測量實驗中,由于壓頭與材料表面的接觸面積很小,局部壓強非常高,這可能導致硅從Si-I相到Si-II相的壓痕誘導相變。實驗表明,室溫下測試得到的單晶硅硬度值與硅的相變壓力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認為低溫下硅的硬度主要由壓痕誘導的相變控制。
綜上所述,硬度是一個復雜的物理量,它不僅與材料的內在結構和性質有關,還受到測量方法和實驗條件的影響。對于單晶硅這類材料,其硬度的測量和理解需要考慮晶體結構、各向異性以及壓痕誘導的相變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的表現(xiàn),從而影響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審核編輯:劉清
-
單晶硅
+關注
關注
7文章
191瀏覽量
28361
原文標題:單晶硅的硬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n型單晶硅退火工藝
n型高阻單晶硅 歐姆接觸工藝
【技術貼】YR-ER101單晶硅差壓變送器應用中的故障判斷及處理方法
單晶硅的制造方法和設備和分離單晶硅堝底料中石英的工藝
多晶硅和單晶硅的區(qū)別
基于嵌入式技術實現(xiàn)單晶硅測徑系統(tǒng)的設計
![基于嵌入式技術實現(xiàn)<b class='flag-5'>單晶硅</b>測徑系統(tǒng)的設計](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C9/64/pIYBAF90VrWAGOChAABuvhLnXmI634.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