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精準醫療。ADSD1298芯片引領心電監測技術新革命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日益成為健康威脅的今天,心電監測技術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健康界網站的一篇文章,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球病人的頭號殺手,患病死亡率達到全球首位。因此,心電監測設備的技術革新對于提高診斷準確性、降低誤診率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芯動神州公司的ADSD1298芯片應運而生,旨在為心電監測設備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解決方案。
ADSD1298芯片的基本參數
以下是ADSD1298芯片的基本參數,展示了其在心電監測領域的強大功能和優勢:
8個低噪聲可編程增益放大器 (PGA) 和 8 個高分辨 率模數轉換器 (ADC)
采樣速率:250SPS至32kSPS
低功耗:每個通道 0.75mW
全溫范圍輸入偏置電流:1.5nA
共模抑制比(CMRR):-118dB
可編程增益:1、2、3、4、6、8、12
支持滿足AAMI EC11、EC13、ICE60601-1、IEC60601-2-27和IEC60601-2-51標準的系統
SPI 兼容串口
置右腿驅動放大器、導聯斷開檢測、威爾遜中心終端、起搏檢測、測試信號
數字起搏檢測功能
內置震蕩器與基準
單極或雙極電源:
·AVDD:2.7V 至 5.25V
·DVDD:1.65V 至 3.6V
心電監測技術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主要健康威脅,其高發病率和死亡率使得心電監測成為了維護人們日常健康的重要手段。傳統的問診方式存在誤診率高、診斷不及時等問題,而心電監測能夠及時發現心臟異常,為患者提供及時的治療,有效降低心臟病的誤診率和致殘致死率。
心電監測設備的分類與應用
心電監測設備主要分為醫療級和健康級兩大類。醫療級心電設備具有高精度和嚴格的性能指標,可以作為診斷和治療的參考。而健康級心電設備雖然沒有醫療器械注冊證,但隨著AI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這些設備在健康數據記錄和監測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ADSD1298芯片的創新應用
ADSD1298芯片是一款高性能的心電信號采集芯片,它具有高靈敏度、低噪聲和寬動態范圍的特點,能夠精確捕捉心臟的電信號。這款芯片的應用,使得心電監測設備在精度和可靠性上得到了顯著提升。
1. 高精度監測
ADSD1298芯片的高靈敏度和極低噪聲水平,使其在捕捉微弱心電信號方面表現出色。這一特性極大地提高了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檢測能力,從而為醫生提供了更為精確的診斷依據。通過這種高精度的監測,患者能夠得到更及時和準確的醫療干預,有效降低了疾病惡化的風險。
2. 便攜化設計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對于醫療設備的便攜性和用戶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DSD1298芯片的小巧尺寸和低功耗設計,為心電監測設備的便攜化和輕量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現在,患者可以輕松地將心電監測設備隨身攜帶,無論是在家中、辦公室還是戶外,都能夠方便地進行心電監測。這種隨時隨地的監測方式,不僅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也為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智能化發展
結合AI和物聯網技術,ADSD1298芯片可以與智能算法相結合,實現心電信號的自動分析和診斷,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心電監測市場的發展與ADSD1298芯片的市場機遇
心電監測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隨著全球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視,以及遠程醫療和數字化醫療的興起,心電監測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芯動神州公司的ADSD1298芯片以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先進的技術特點,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心電監測設備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心電監測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芯片技術的創新。ADSD1298芯片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心電監測設備的精度和可靠性,也為心電監測設備的便攜化和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心電監測設備將會更加普及,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更大的貢獻。
審核編輯:黃飛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3瀏覽量
377010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3瀏覽量
270328 -
增益放大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0瀏覽量
29102 -
心電監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6919
原文標題:創新驅動,精準醫療——ADSD1298芯片引領心電監測技術新革命
文章出處:【微信號:ickey360,微信公眾號:芯三板】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電機的基本參數
瞬態電壓抑制器(TVS)的基本參數
電機基本參數怎么測量?
![電機<b class='flag-5'>基本參數</b>怎么測量?](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82/61/wKgaomRLZfCAGSMQAAAynXvfjRQ35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