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NASA 宣布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失去聯系五個月后重新恢復通信。
4 月 20 日,旅行者一號首次向地面發送了健康狀況數據,盡管科學數據傳輸尚未完全恢復,但這表明探測器已具備基本溝通能力,可讓研究人員掌握其內部工程系統運行情況。
據悉,旅行者一號于 1977 年發射,35 年后成為首個飛離太陽系的人造物。2018 年,其姊妹探測器旅行者二號也開啟了星際之旅。目前,旅行者二號仍保持正常工作狀態且與地球保持良好通訊。
這兩艘探測器是目前唯一在外太空中探索的人造物。然而,2023 年 11 月 14 日,旅行者一號在探索星際空間 11 年、距地球 240 億公里處,其發回的二進制代碼變得難以解讀。
今年 3 月,NASA 向旅行者一號發出數字“喚醒”信號,促使其飛行數據子系統(FDS)將完整內存讀數傳送回地球。
經分析,科學家和工程師發現故障源于 FDS 內存中的一顆損壞芯片,占據內存約 3%。此芯片損壞導致科學和工程數據無法讀取。
盡管無法直接修復或替換損壞芯片,NASA 團隊可通過遠程操控將受影響代碼移至 FDS 內存其他位置。由于無足夠空間容納所有受損代碼,需將其拆分為多個部分并分存。同時,還需調整存儲區域以防新增代碼引發運行或協同問題。此外,NASA 還需更新所有引用受損代碼位置的指令。
2024 年 4 月 18 日,團隊啟動將代碼遷移至 FDS 內存新位置的程序。由于無線電信號需耗時 22.5 小時從地球抵達旅行者一號,再返回地球,故整個過程極為耗時。
4 月 20 日,團隊確認操作成功!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在五個月后再度與旅行者一號建立聯系,并可對其運行狀況進行檢查。未來幾周內,團隊將繼續調整 FDS 軟件其他部分,以期恢復負責收集和發送星際空間珍貴科學數據的系統區段。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53瀏覽量
73251 -
數據傳輸
+關注
關注
9文章
1952瀏覽量
64852 -
NAS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27瀏覽量
310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信道帶寬與數據傳輸速率關系
請問ldc1000在與主機進行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數據傳輸速率設置為多大合適?
MPU數據傳輸協議詳解
ptp對實時數據傳輸的影響
信噪比對數據傳輸速度的影響
PCIe數據傳輸協議詳解
socket 數據傳輸效率提升技巧
CAN總線數據傳輸速率設置
LORA模塊的數據傳輸速率
網絡數據傳輸速率的單位是什么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4/72/wKgaombER9qAbzaGAAMd_eOKmDw868.jpg)
以太網接口的數據傳輸原理詳解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7/54/wKgaomZHFRuAMZl_AAUy02aPbyE170.png)
DTU的多種協議,解鎖數據傳輸的無限可能
![DTU的多種協議,解鎖<b class='flag-5'>數據傳輸</b>的無限可能](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F4/wKgaomXf3kSASsJhAADjln03JJI16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