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近日,云知聲正式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月16日,云知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啟動會成功舉辦,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關領導,海淀區人力社保局副局長裴麗紅,海淀區人力社保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桑參,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博導易江燕,云知聲董事長兼CTO梁家恩等出席活動。
作為科研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平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在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區域機構內,經批準可以招收和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的組織,其為我國的高技術人才與企業搭起了橋梁,是產學研結合的新途徑,對集聚博士后人才、提高技術創新、推動成果轉化具有重大意義。
啟動會上,云知聲首先介紹了其在AI領域的研發方向與創新成果,并就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培養招生方案作詳細匯報。未來三年,工作站將聚焦大模型技術領域研究與創新,專注模型架構的優化與算法革新,旨在加速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突破性進展。
云知聲董事長兼CTO梁家恩指出, AI 2.0時代,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尤為關鍵,引進博士后人才,將有力推進科技前沿研究和產業化。他表示,云知聲將從流程制定、人員選聘、培養考核等多個維度積極發力,為科研人員提供穩定支持,助推產學研深度新融合。
作為云知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聯合培養導師,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博導易江燕強調了中科院自動化所與云知聲緊密合作的重要性,并對進一步的人才培養合作表示期待,她希望能夠以云知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依托,雙方攜手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成果轉換。
海淀區人力社保局副局長裴麗紅表示,設立博士后工作站是企業培養高端人才、推動產學研結合的關鍵舉措。作為人工智能發展高地,海淀將提供政策和平臺支持,以促進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為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提供堅實基礎。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關領導表示,建章立制對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至關重要,它為選拔、培養和管理博士后提供了規范性框架。同時,他強調了加強博士進站選育的必要性,他表示,博士后人才的表現和科研成果將直接影響工作站聲譽,因此,必須精心挑選,確保工作站能夠迅速在科研 領域取得顯著成果。
據北京市人社局2023年6月發布的《關于公布北京市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園區分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單位名單的通知》顯示:截至2023年6月,北京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計155家,其中,信息電子、軟件、人工智能類16家,海淀區僅7家。作為北京市海淀區第8家獲批的人工智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知聲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8年起連續六年上榜CB Insights全球人工智能獨角獸榜單;擁有2個省部級研發創新平臺(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福建省企業技術中心)、參與建設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北部灣自然資源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自2018年起連續5批參與承建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承擔北京科技計劃3項;先后獲得北京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獎項。
云知聲一直堅信“技術源于學術”,在深耕關鍵技術的同時,其始終不忘投身產學研事業,通過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實習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等多種產學研合作方式,加速AI尖端人才培養,推動前沿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目前,云知聲已與中科院、上海師范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攜手探索產學研新模式。此次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既是云知聲以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AI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標志著公司在科研領域和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未來,云知聲將充分發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持作用,持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提高公司自主研發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的同時,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為社會和行業帶來更廣泛的技術革新和價值創造。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3瀏覽量
240255 -
云知聲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5瀏覽量
8418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90瀏覽量
24451
原文標題:深化產學研融合,云知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啟動會成功舉辦
文章出處:【微信號:云知聲,微信公眾號:云知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