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楊靜研究組研發出新型電子皮膚,該產品能在零下 78°C的極寒環境中保持出色的彈性、自我修復及敏感度,對于我國極地科考事業具有重要價值。此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收錄。
據了解,早在2020年,楊靜研究組就已經成功研制出了當時最先進的“全天候自愈合電子皮膚”。如今,他們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使得新一代電子皮膚具備更強的適應性,能夠在-78°C的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
機器人的“感知力”是決定極地探索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賦予機器人“觸覺”的電子皮膚顯得尤為重要。
天津大學研發的電子皮膚具有優異的彈性,能夠緊密貼合在機器人手掌表面,即使在-78°C的極寒條件下也能精確感應壓力、識別物體形狀以及特定符號等信息。
此外,該電子皮膚還具備自我修復與自我愈合的特性,在極寒環境下受損后仍能迅速恢復傳感能力,從而確保其在極地極端環境中的科考任務順利進行。
南北極地區的低溫環境給探險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而極地機器人的研發則有助于降低科考人員的傷亡率,并推動對未知危險區域的開發利用。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1瀏覽量
208409 -
電子皮膚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8瀏覽量
185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