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呈現方式, 你更喜歡哪一種?誰會有耐心從密密麻麻的數據中挖掘信息呢?相比之下,圖表、趨勢圖等視覺化呈現更易于理解與分析。
你看,當紛繁復雜的行行數據被「可視化工具」整合成為直觀清晰的圖表時,數據模式、數據趨勢和數據異常便一目了然,我們也能更快找到想要的答案。
這就是「數據可視化」的魅力!
數據“紛亂雜”?是時候改變了!
在物流領域,我們需要頻繁地和數據打交道。物料狀態,在制品情況,倉庫庫存等,這些數據常以不同格式分散在各個工廠的不同系統平臺之上,甚至也會有一些非正式的人工數據,并不會及時錄入系統之中。
這意味著,物流規劃員需要花時間從不同來源收集和整合數據,耗時且有遺漏風險;此外,部門間的數據報告格式也并不統一,加上各自的工作程序的差異,這些問題都為計劃員的日常工作帶來了困擾。
來自PS事業部的物流部門就曾深受其擾。為了讓物流數據收集更為高效,數據展示更為清晰透明,來自博世互聯工業事業部(BCI)的項目團隊基于Nexeed平臺,為客戶開發出了一套標準化解決方案——「Logistics Cockpit軟件平臺」應運而生。
團隊名稱:
Logistics Cockpit & Widget Engine項目團隊
開發平臺:
Nexeed IAS
產品亮點:
搭載Widget Engine微件引擎
“可視化”后的物流平臺有多強大?
作為項目經理的Chaoqiang,在過去的1年時間里,見證了Logistics Cockpit平臺的成長與發展。項目的創新靈感始于對客戶痛點的深度挖掘:由于缺乏透明度、標準化和實時更新的功能,物流規劃者往往無法及時作出及時準確的評估。
傳統的Excel表格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時代的數據需求。面對客戶痛點,我們意識到需要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
目標是創建一個標準化、可視化的物流平臺。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數據。
目標明確了,便是擼起袖子加油干,Chaoqiang帶著團隊開始著手構建Logistics Cockpit的核心功能。
首先,針對數據不透明的問題,項目組加入了Real-time實時同步功能,抓取到的數據更新可以實時反映在面板上,讓“灰色計劃”遁影無形。內設的告警功能也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察覺到數據異常,快速響應!
同時,項目團隊致力于標準化,通過統一的KPI指數和報告格式,確保工廠間的數據格式能有統一的標準。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報告的質量和一致性,也降低了跨工廠的溝通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為了讓用戶在使用該產品時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Logistics Cockpit了集成了來自不同數據源的信息,確保關鍵指標都能在通過統一的入口被收集。而平臺搭載的Widget Engine微件引擎,幫助用戶將這些數據進行可視化轉型,讓原始數據轉化為可視化圖表,對指標進行關鍵篩選,從而讓冷冰冰的數據可以“開口說話”。
目前,Logistics Cockpit 已于今年7月成功在全球各大工廠上線運行。截至現在,平臺的用戶數量已超過1,500名,預計年底在全球范圍內會增長到3,000名。
這也是一次成功的跨國合作,由本土研發團隊與海外工程師共同攜手合作,項目組經歷了數十次迭代,和客戶一起開了超50次需求澄清會,也確保了全局代碼的高測試覆蓋率。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實現了系統的標準化、透明化與可視化,為物流規劃帶來了顯著提升。
為可視化功能供足“馬力”的
Widget Engine微件引擎
或許你會問道:“既然數據可視化功能如此實用,那用戶是否可以自定義可視化的內容呢?”
「Widget Engine微件引擎」便是為此而生的,作為一款為物流規劃提供支持的可視化引擎。它能夠在儀表板上展示各種實時數據的小微件(Widgets),包括庫存水平、配送狀態以及警報等關鍵信息。
在標準化的基礎上,Widget Engine也能實現用戶場景的定制化需求——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調整儀表板,顯示圖表、圖形和關鍵績效指標(KPIs)等內容。它就像一個簡單易上手的工具箱,讓沒有編程背景的用戶也能通過這個低代碼引擎,輕松地創建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可視化微件。
Widget Engine定制化界面示意圖
此外,它還具備連接不同數據源的強大能力,以及豐富的可視化渲染功能,能夠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除了物流領域之外,還可用于生產、研發、財務管理等各種與數據打交道的場景。
也就是說,這款微件引擎從Nexeed IAS開發平臺中誕生,始用于Logistics Cockpit平臺,而其出色的兼容性與拓展性,讓它也能夠輕松集成到其他多種的軟件環境中。
用戶可以在Widget Market上檢索到多樣化微件引擎
為了進一步增強Widget Engine的功能性和互動性。項目組還引入了Widget Market的概念。這是一個開放式市場,擁有設計權限的用戶可以在這里上傳自己設計的微件,供其他人下載使用。我們期待在未來能看到更多用戶的可視化微件,激發創新與活力!
不妨用“雙鉆模型”
來解釋一下什么叫“用戶中心”
大家都知道,產品設計需要用戶調研,并且“用戶中心”是基本原則。但如何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呢?
“在開發Widget Engine時,我們的UX活動全程遵循‘雙鉆模型’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p>
團隊UX負責人Weiyan,她的言談中充滿了人文關懷。通過她專業的解釋,我們了解了一個科學的解決問題方法論。
從圖中可以看出,雙鉆模型包括兩個階段:先是“發散”,然后再是“收縮”。
首先,在第一個鉆石“Problem Space”中,我們需要針對用戶痛點進行第一步的“發散”,也就是開展多樣化的用戶活動,通過調研、訪談、觀察研究,去創建用戶畫像,并深入了解和挖掘用戶潛在需求。在此之后,便是“收攏”,需要對這些需求進行整理與優先級排序,以便清晰地識別出用戶面臨的最大痛點,從而發現最重要的問題所在。
隨后,在第二個鉆石“Solution Space”中,則是圍繞這些重要發現開展頭腦風暴,探索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一個靈感發散的過程。隨后,我們會收攏這些想法,評估并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一旦確定方案,接著便是開發與驗證的過程。
UX的本質就是和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互
發散、收攏,再發散、再收攏……1年的項目時間里,UX團隊基于雙鉆模型,進行了無數版的迭代設計,每一版設計方案都會進行用戶驗證,而用戶反饋則成為了下一輪迭代的基礎,就這樣,秉持著“以用戶為中心”的宗旨,項目團隊不斷改善和優化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開發階段,UX也會積極參與進來,承擔起“反饋會話”和“可用性測試”的重要工作——比如通過設計原型圖、低仿真圖、高仿真圖等,讓用戶能在代碼開發之前,就能直觀地感受到模塊的可視化效果(例如UI設計、布局分布等)。
Weiyan在進行前期的原型圖繪制過程中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UX用戶活動的加持,團隊更加確信每一步迭代都在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不僅減少了返工成本,也確保我們的可視化功能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做UX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為了找到針對用戶各個痛點的解決方案,我們會編寫非常多的用戶故事,每個故事都能對應并模擬一個用戶的實操場景。通過這些用戶故事,我們能清楚地描述問題,感受產品對用戶的影響,并提供改進的具體策略。
代碼是我的資產,也是我的負債
本次項目的開發過程全程貫徹了“敏捷開發”的原則,也就是以兩周的頻率進行版本迭代。在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保證開發過程的穩步高效?于此,全棧軟件工程師Yuchen給出了他的回答:
“代碼于我來說,是我創造的資產,目的是為用戶帶來價值;同時,它也是我的負債,因為它并不是交付就一勞永逸的,它有著后期維護的需求。”
全棧軟件開發工程師Yuchen正全神貫注地“碼字”
對Yuchen來說,寫得一手好代碼不僅僅意味著Bug數少,保證代碼的“可維護性”也是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我們開發的標準,就是希望任何一個程序員,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看懂代碼邏輯,不會有閱讀障礙。”Yuchen說道,只有前期打好了基底,才能保證后期可以滿足代碼的需求變更,不會出現“一改就出錯”、“一動就崩“的情況。
為了提高代碼的安全性和可維護性,項目組為代碼的編譯和測試設定了嚴格的質量門規則。同時,項目組采用持續集成持續發布的自動化流程,所有源代碼會經過開源代碼掃描,靜態代碼質量掃描,單元測試,集成測試,接口測試,端到端測試,安全測試,性能測試等一系列自動化步驟,所有步驟都校驗通過后,軟件才能發版和部署。在完成部署后,還會有專業的測試人員進行手動測試。
較高的可維護性,能讓產品敏捷地響應變化與擴展,更多、更快、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價值;較高的代碼質量,能預防性地避免線上問題,進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善戰者無赫赫之名,正是這些藏在背后不易看到的大量工作,點點滴滴累積成一款卓越的產品。
開發人員與項目經理、UX專家正在商討解決方案中
在開發團隊的努力下,項目組還攻克了一大難點——軟件系統的性能提升!
在此之前,用戶若要使用基于SAP平臺的物流管理系統,每次打開至少需要耗時75秒加載頁面,且加載過程不能切換到其他頁面,否則便會終止加載!如果你是用戶,是否也會為這”極限卡頓“的打開方式所焦慮?
因此,在Logistics Cockpit的設計階段,團隊果斷對平臺功能進行了“斷舍離”,對原本臃腫的SAP功能包進行簡化,保留用戶實際需要的功能。在開發階段,工程師們從軟硬件層面進行了全面改善:優化了軟件整體架構的設計,并利用惰性加載機制來按需加載資源;同時還將虛擬服務器遷移到了德國,大幅減少了物理延遲。
通過不斷的迭代和優化,項目團隊成功將軟件的加載時間從漫長的75秒縮減到了僅僅10秒,并且實現了后臺自動加載,極大地提升了用戶使用體驗!
在此次“敏捷開發”的過程中,項目團隊始終都是站在同一戰線的。無論是前期確定計劃,中期開發迭代,還是后期回顧反饋,項目經理、UX用戶體驗專家以及開發組成員都全程參與會議并與客戶保持同步。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消除了內耗與信息差,保證了項目的高效推進。
Logistics Cockpit平臺的順利開發也為Widget Engine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Widget Engine開發團隊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的優化。在開發過程中,團隊秉持“降本增效”的原則,采取“敏捷開發”模式,以“小步快跑”的策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未來,博世互聯工業開發團隊有志于將Widget Engine做進一步產品化,使其成為一款不限行業的數據可視化工具。
項目團隊也將繼續探索如何將AI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Widget Engine產品化上,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輔助決策工具,讓數據更好地為用戶所用,成為指導業務方向的“有力助手”。
可視化工具是工業4.0的“眼睛”,面對復雜數據,也能清晰洞察。Widget Engine的未來,讓我們共同期待與見證!
-
博世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35瀏覽量
74764 -
數據可視化
+關注
關注
0文章
471瀏覽量
10364
原文標題:博世的這套神秘引擎,把數據可視化玩得很酷!
文章出處:【微信號:rbacinternalevents,微信公眾號:博世蘇州】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