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展望遙遠未來,新一代太空交通系統會如何構成?如果“數字生命”成真,這一技術將如何影響人類的身份認同,數字世界中人際關系會如何演變?現實中的未來可能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科幻思潮總會為科技發展提供無限可能。那么下一個,會是什么呢?
4月28日,2024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科幻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在石景山區首鋼園召開。
論壇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石景山區人民政府、首鋼集團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北京科技創新促進中心,石景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石景山園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北辰京西科幻(北京)會展有限公司,全球科幻開發者大會特別支持。
論壇匯集科幻創作者、科技前沿領域知名學者、青年領軍創業者,圍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未來發展方向,結合產業領域專家視角,充分探討科幻創意如何助力科技前沿技術發展。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董齊超開場致辭。他在致辭中提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科幻產業堅持探索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的新賽道,實施科技創新、跨界融合戰略,科幻前沿技術實現快速發展,在人工智能、光學與視覺技術、數字創作等多個科幻技術應用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了推動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領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展望未來,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持續加強對科幻前沿技術創新的支持和引導,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優服務,促進科幻前沿技術領域更具戰略性、引領性的創新突破。
兩場重大發布
聚焦石景山區科幻產業發展
活動中,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李文化發布石景山區促進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發布中提到,石景山區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助力區域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3年,石景山區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其中數字經濟占比超過51%。自2020年中國科協和北京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石景山區始終堅持以中國科幻大會為媒,全力構建政策體系,加快推動科幻企業集群成勢。下一步,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優化科技與科幻融合互促、創新協同的產業生態,到2025年底,在科幻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構建、提升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建設更高水平的創作交流和產品開發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產業引領力和經濟帶動力的科幻產業集聚區。
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尚發布首鋼園科幻產業發展情況。2020年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2021年中國科幻大會發布了多項舉措。在此背景下,市、區、企高效合作,同頻共振,共同促進科幻產業蓬勃發展。首鋼園區現已成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產業創新展示的重要窗口。截止目前已經124家企業入駐科幻產業集聚區,其中科幻企業占比90%,上市公司3家,國高新企業12家,專精特新企業3家。首鋼園區將通過構建 “一體四翼六維”產業生態體系,形成“產業賦能+特色協同”的企業服務體系,努力為企業提供豐富的科幻應用場景和載體資源。
大咖云集——用科幻視野解讀前沿科技
本次論壇邀請國內外前沿科技領域知名學者,為到場嘉賓送上精彩的主旨報告,用深沉的科技積累解讀科幻思想,為科幻產業夯實科技基礎。本次活動共設置4場分會,每場分會包含主旨報告和圓桌討論環節。圍繞不同主題,與會嘉賓進行精彩發言和熱烈討論,共同為科幻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分會一:科幻前沿技術國際合作——展望人類大同
中亞人工智能協會主席、前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前烏茲別克斯坦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表示,科幻小說在引導技術進步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鼓勵科學、商業和政策領域打破學科和行業之間的壁壘,從而創造出一個成熟的合作環境。同時,科幻小說通過激發創造力,預測未來趨勢,推廣新思想,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推動力量,并促進國際合作。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項目主任,南方科技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員三豐為到場嘉賓介紹了科技賦能科幻文化產業創新的現狀與趨勢。他提到,作為文化科技融合的先鋒產業,科幻產業對科技創新有著天然強烈的需求,科幻內容和科幻IP成為科技創新在文化產業中首選的賦能對象。
分會二:前沿空間技術——奔赴星辰大海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宇航學會航醫工專委會主任委員鄧玉林用《人類太空生活指南》這一創意主題,詳細的分析了航天領域的熱點話題,將人類航天夢的實現、航天醫學、微生物防護、航天生物醫學技術轉化等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科幻作家吳季以空間科學與航天技術的新發展為主題,詳細解讀了航天技術發展。并用航天領域的經典問題作為切入點,延伸到新航天的發展現狀。。
分會三:前沿數字技術——數字永生和人類的未來
意大利機器人國家能力中心(Artes4.0)主席、比薩圣安娜高等研究學院全職教授安東尼奧·弗里索利受邀進行分享,安東尼奧列舉了自己在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實例。在分享中,安東尼奧提到,我們驚喜的看到中國擁有國際領先的機器人市場,在這上面的投入和研究證明了機器人市場的潛力和未來。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普工委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王元卓,介紹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和娛樂領域的突出表現,分析了當下幾款熱門的人工智能產品的優缺點,并提到科技發展會帶來無限可能,他始終相信,科技向善,文明才會向前。
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則用了一種更為大膽的表述方式,在他的分享中,田豐將人工智能機器人當作一種新物種,他提出AI2.0上半場是“知識工程”,下半場則是“工業革命”。田豐舉例分析了當前市場各類智能機器人的特點,并表示智能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是一種“新智”生產力。而人工智能將成為地球文明奔向星辰大海的“船票”。
分會四:科幻作品與前沿技術——想象未來世界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作家吳巖則發表了自己對科幻產業的思考,他認為雖然目前科幻產業總數值首次破千億,但仍然有很大發展空間。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研究員常凱分享了從量子力學到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的發展情況,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工業、磁存儲、大數據等產業作為案例,講述了一些新興產業是如何在量子力學的指導下創立,并逐漸嶄露頭角。
美國斯坦福大學大數據科學家、科幻作家王瑋琦,與到場嘉賓和觀眾分享了關于中國科幻出海的話題。在其中,不難看出他對中國科幻的信心和期待,他提到當前中國科幻仍面臨挑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需要提升,但是中國科幻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咖云集暢聊科幻產業發展
圓桌一:科技奇點與產業新機遇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文化科技處(科普處)副處長龍華東的主持下,弗拉基米爾·諾羅夫,三豐與西班牙著名漢學家、翻譯家、西班牙語《三體》譯者夏海明和Soft AI創始人兼代表理事,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教授李丙旭一起探討未來產業的新機遇。圍繞科幻對科技的影響,四位嘉賓與主持人暢所欲言,并對未來如何加強科幻前沿技術的國際合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圓桌二:探索未來空間技術
圓桌會議第二場,吳季與航天馭星副總裁兼CTO曹夢、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在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的主持下,對未來空間技術發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嘉賓們以空間技術為切入點,對未來太空交通系統進行無限暢想。
圓桌三:人工智能與數字生命、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
知名影評人、科幻研究者嚴蓬(CyberKnight)主持第三場圓桌討論,安東尼奧·弗里索利、田豐、王元卓與《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兼主編、華語科幻星云獎創始人、華語科幻星云獎組委會名譽主席姚海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電子競技研究室主任楊越一起坐而論道。探討數字生命的未來發展。嘉賓們基于自身的職業特點,暢聊自己對數字生命的理解,并對數字生命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圓桌四:《三體》中的未來暢想
著名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參與了最后一場圓桌討論。吳巖、常凱、王瑋琦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科技成果處處長、納米領域知名科普作家與學者任紅軒參與討論。作家、編劇、翻譯、策展人、中國作協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陳楸帆主持圓桌會議。劉慈欣在《三體》構想了多種未來科技和科幻暢想,以三體為模板,嘉賓們進行了討論,暢聊了這些技術的可能性,并對科幻未來與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暢想。
展望未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更多的科幻想象將成為現實。本次科幻前沿技術發展論壇為業內專家、學者與科幻從業者們提供了跨界交流的平臺,聚焦科幻與科技融合發展,探討科幻創意賦能科技創新的路徑與策略,激發科技創新靈感,梳理前沿技術發展思路,為促進科幻創意與前沿技術融合,推動首都科幻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獻策獻力。
審核編輯 黃宇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1瀏覽量
20841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