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數據量、人工智能、連接數爆發式的增長與提高,我們正在享受著物聯網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空前便捷的同時,不法分子也著手這塊沒有人看守的“蛋糕”,近日,首次公布了《物聯網價值與信任之悖論》的報告調查結果,該報告基于對3000名消費者的調查,旨在為企業提供關于如何提高消費者對物聯網服務的信心和使用意愿方面行之有效的見解。
價值與信任建立起的悖論
如今萬物互聯的腳步已經不可阻擋,據Gartner統計,2017年全球共有84億件聯網物品在使用,比2016年增長了31%,預計2020年,全球聯網物品總數將達到204億,約為當今市場中聯網設備總數的2.5倍。
人們已經從物聯網中發現了許多價值,在這項調查中,53%的受訪者認為物聯網讓他們的生活更便捷,47%的受訪者表示物聯網提高了他們的效率,而34%的受訪者表示物聯網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
據調查結果顯示,已經連接到物聯網的消費者知道物聯網會收集和共享他們的數據,只有9%的受訪者相信通過物聯網所收集的和共享的個人數據是安全的,但是42%的采訪者表示盡管有風險但是物聯網設備和服務已經深深地扎根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不愿意切斷服務,這就形成了價值與信任建立起來的物聯網悖論。
由此我們不難聯想到于不久前德國因擔憂智能硬件漏洞被黑客利用等安全問題,宣布在全國禁止銷售兒童手表,這件事可謂轟動全球,許多人理解德國政府出于安全的擔憂,但是又對智能兒童手表所帶來的便利割舍不下。
據調查顯示,消費者愿意承擔風險并用價值換取信任,其實是迫不得已。他們強烈希望透明、直觀地了解數據是如何使用的。能夠為客戶化解上述矛盾的公司將有機會加快并保持其物聯網業務的增長。
這一現象的形成其實早有端倪,根據調查發現,隨著聯網設備的越來越多,消費者對物聯網的感知價值越來越高,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物聯網的信任度卻較低,雖然人們對物聯網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并已經開始從不同的聯網設備和服務中尋找價值,而這也正是實現這一價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數據交換,成為消費者對物聯網缺乏信任的始作俑者。
公共物聯網的安全更需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涉及了個人物聯網設備與公共物聯網設備,個人物聯網是設備即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家庭安全系統和健康檢測器等。而公共物聯網工具則包括路燈、自動售貨機、風力渦輪機等。
根據結果顯示,了解個人物聯網設備的消費者人數是了解公共物聯網設備的兩倍以上。當消費者面對各種設備并需要識別哪些屬于物聯網設備時,平均63%的消費者能夠正確識別個人物聯網設備,而僅有27%的消費者了解公共物聯網工具,值得一提的是,采訪者普遍認為公共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價值較低。這也表明了人們對物聯網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的認知度在總體范圍和規模上還處于較低水平。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唏噓,如果多數消費者都不知道或不經意間使用了公共物聯網工具,那么誰來保障公共物聯網工具在應用中的安全和隱私?公共設施豈不是會成為不法分子攻擊的主戰場?
公共物聯網服務的提供機構必須評估物聯網價值鏈中的所有提供商,制定安全標準和要求,確保每個提供商都能切實負起責任來,這就是為什么端到端物聯網解決方案會變得至關重要。
安全與信任從企業開始
據《通信產業報》(網)記者了解,在合作的過程中,很多企業考慮的最大問題也是物聯網的安全性,他們擔心一旦被攻擊帶來的后果可能是崩壞式、不可逆的,可見物聯網安全不僅僅是消費者的傷疤,更是企業的痛點。
對此,報告中提出了幾個步驟消除物聯網價值與信任的鴻溝:制定清晰、簡明的數據使用策略并與用戶分享,企業要讓用戶知道他們如何使用數據并保證數據安全,以及這對幫助改善客戶體驗有何幫助;對您的數據進行細粒度控制,為了提高物聯網數據控制和管理的透明度,企業首先需要一個能夠幫助其確認哪些數據在何時何地為何人所獲取的物聯網平臺;在物聯網價值鏈中建立責任制,企業必須對物聯網價值鏈中的所有供應商進行評估,并將物聯網解決方案落實到位,以滿足最低安全標準和要求,以便讓每個供應商都能承擔應有的責任。
報告指出,聯網物品數量并不是物聯網成功與否的唯一判斷標準,與任何其他商業交易一樣,物聯網被接受和部署程度都植根于物聯網能夠提供多少價值,而這個價值是由人、物和物聯網供應商之間的數據交換所創造的。隨著消費者對身邊的聯網物品以及其他收集和共享的數據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他們對這些物聯網服務能給生活帶來怎樣的價值的理解將成為決定物聯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只有當客戶了解到物聯網的價值并相信企業能夠通過尊重并保護其數據的方式來交付這些新服務是,物聯網才會逐漸成為主流應用技術。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30瀏覽量
377065
原文標題:物聯網悖論:讓人又愛又恨的物聯網
文章出處:【微信號:scinaniot,微信公眾號:司南物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