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14納米將正式啟動大展拳腳。30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由中芯控股、國家“大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共同注資“中芯南方”。注資后,中芯南方注冊資本增至35億美元,同時中芯南方未來也將肩負配合中芯14納米及以下先進制程研發和量產計劃,打造月產能3.5萬片12吋晶圓廠。
中芯國際表示,中芯南方早于2016年底時成立,但注冊資本僅210百萬美元,此次在國家大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共同注資后注冊資本增至35億美元。
中芯南方已具備建設一期產能資本
若以半導體行業內平均一座12吋先進制程規劃晶圓廠來估算,35億美元已可以達到建設一期產能的水平。這也某種程度說明了,此次中芯、大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共同出面支持中芯國際持續往14納米先進制程推進采取實際行動。
而在2017年11月宣布正式擔任Co-CEO的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親自督軍研發,就是為了加速28納米的技術進展與下一世代14納米的技術推進。如今中芯南方已擁有充足的資金與人才、技術支援,廠房建設也在加緊進行中,就是為了搶在競爭對手量產前不失先機。
中芯南方將預期將成立及建立龐大產能,并專注14納米及以下工藝和制造技術,目標是產能達每月35,000片12吋晶圓。獲注資后,中芯控股和中芯上海在中芯南方的股權比例將從100%減至50.1%;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將分別擁有中芯南方股權比例為27.04%和22.86%。
推進14納米產量更靈活彈性
中芯南方董事會將由5名董事組成,但董事名單卻未一并揭露。公告僅指出,中芯控股和中芯上海共委任3名董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有權各委任1名董事。中芯國際將負責管理中芯南方日常營運。
據悉,早在2016年底成立的中芯南方,當時策略面考量下,就是為了中芯國際未來跨入先進工藝制程而籌設,包括與科研組織合作、引進先進的設備與技術等運作都更加的靈活彈性。此外,通過中芯南方作為擴充主體,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投資公司的擴產成本負擔。
更早在2015年中芯國際與華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高通就曾共同投資成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14nm納米CMOS工藝先進研發平臺。
外界預期,中芯南方于2017年蟄伏一整年,在公司高層改組后,與此次資金也已經順利到位,14納米終于能啟動大展拳腳。而在先進制程研發量產足具經驗的梁孟松可能扮演后續推進的關鍵角色。
中芯面臨競爭 警起直追
中芯國際表示,此次聯手注資中芯南方有兩層意義,一是在政府產業基金的支持下,加快引進先進的制造工藝和產品,二是減輕公司因先進制程產能擴充而產生的巨額現金投資和巨大折舊成本。
目前中芯國際總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建有一座12吋晶圓廠和一座8吋超大規模晶圓廠;在北京建有一座12吋超大規模晶圓廠和第二座控股的發展中12吋先進制程晶圓廠;在天津及深圳分別建有一座8吋晶圓廠。
不過,近年來,中芯國際“老大哥”的地位卻面臨不少外來競爭在本土市場的追擊。聯電投資的廈門聯芯28納米已經順利量產;臺積電南京廠預計今年將以16納米制程接單生產,并傳出廠房還在建訂單即已接滿;成都格芯則預計2019年下半年22納米工藝從德國工廠轉到成都,進入投產。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513 -
14納米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瀏覽量
10335
原文標題:中芯14納米“踩油門” 大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出手注資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44592200c847,微信公眾號:gh_44592200c847】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