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華為訴三星侵犯知識產權案一審宣判,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第二庭宣布,被告三星立即停止以制造銷售和許諾銷售的形式,侵害華為專利權的行為,駁回華為的其他訴訟請求。
這是深圳知識產權法庭揭牌辦公后首次宣判的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案件,敲響了該法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第一槌。華為方面表示,法院的本次判決體現了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環境在持續鞏固完善。相信通過尊重和保護彼此的知識產權,可以促進行業創新,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對于一審結果,三星方面回應稱:“我公司一貫尊重行業的公平競爭和合理發展,在遵守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的同時,也充分尊重他人正當行使專利權。針對本案判決,我公司將審慎研判,并將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合理應對。”而華為向南都記者表示,已經收到了該判決。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全球專利戰才剛剛開始。
“必要專利”訴訟或和解
據媒體報道,法院認為:雙方在交叉許可談判過錯中,三星具有明顯過錯,華為沒有明顯過錯。
在程序方面,三星在談判程序違反了FRAND原則,將標準非標準打包談判,且不接受仲裁,三星沒有促成意愿,惡意拖延談判。華為沒有明顯過錯,雖然在談判過程中也存在一定過錯,但及時澄清,未違反FRAND原則。三星及華為在全球的標準必要專利實力相當,且華為在中國的標準必要專利實力強于三星,三星向華為要求的許可費率為華為想三星要求的三倍,背離各自標準必要專利的實際實力。
在技術查明和認定問題上,經過技術比對,三星實施了華為的涉案兩項專利,且其抗辯理由都不成立。
法院判決,三星等被告停止侵權,但保留庭后達成協議或原告同意情況下被告繼續實施專利的可能,且共同承擔案件受理費1000元。
深圳市中院宣布:“被告方在我國生產、銷售相應4G智能終端產品,一定會使用原告華為的這兩項標準必要專利技術,因此,在原告華為取得兩項發明專利權以后,被告方未經許可在我國實施原告的兩項專利技術,侵犯了原告的專利權。”
就一審結果看,三星是敗訴了,但三星如果不服可以上訴,因此并不代表華為、三星專利訴訟戰的最終結果。近日,針對一審結果會否上訴,三星方面回復:“將審慎研判,并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合理應對。”
對于本次一審結果對雙方業務帶來的影響,華為和三星方面均給予回應。“本次訴訟案中針對的兩項4G專利屬于‘標準專利’,或者稱‘必要專利’,是生產4G手機必須要用到的專利,手機廠商一般都會針對此類專利形成交叉許可協議,即相互授權使用,在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才會發起訴訟”,但如果想要繼續發展手機業務,最終都要達成和解。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同樣認為,華為與三星最終可能會達成和解。
糾葛始末
據媒體報道,華為為保護自己的無線通信發明專利,2016年5月分別在美國和中國起訴三星公司。經過近兩年的審理,案件有了進一步結果。華為訴三星侵害其專利權案一審勝訴。法院認定,三星構成侵權,判定立即停止侵權,禁止以制造、銷售、允諾銷售等方式繼續銷售侵權產品。法院同時駁回華為公司其他訴訟請求。如不服本判決,三星方面可依法上訴。
雙方主要就無線通信發明專利產生糾紛,華為認為三星侵害其專利權。
三星和華為均為手機銷量排名全球前三的巨頭。其中,三星一直固守銷量冠軍的寶座,華為排名第三。由于兩家手機廠商同屬安卓系統陣營,競爭尤為激烈。
2016年,華為和三星相互發起專利侵權訴訟。2016年5月25日,華為公司宣布要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所涉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接下來的兩個月中,華為公司在廣東深圳中院和福建泉州中院對三星提起訴訟。
三星隨后展開反擊。2016年7月20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披露信息稱,該法院已經正式受理了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訴北京亨通達百貨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侵犯專利權糾紛案,共計索賠1.61億元。
這波專利權攻防戰,在2017年已有初步結果。2017年4月,福建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公司維權案一審宣判——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三被告被判構成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需共同賠償8000萬元。這是華為公司在全國系列維權案中第一個宣判的案件。三星不滿法院判決,2017年12月,福建省高院二審終審判決三星的上訴請求被駁回。
當時,法院也判決三星系公司應立即停止對華為公司享有的涉案發明專利權的侵害。按華為終端公司的說法,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有16款產品涉嫌侵權,包括當時最新的旗艦產品GalaxyS7(G9300)。
而這次的案件主要涉及FRAND(公平、公正、無歧視原則)問題和技術事實的查明與認定問題。關于FRAND問題,涉及雙方在進行標準必要專利交叉許可談判時,對于許可協議無法達成,華為與三星誰存在過錯的問題。關于技術事實的查明與認定問題,涉及華為在本案中要求保護的專利是否為4G標準必要專利,三星是否實施了侵害華為專利權的行為以及三星的抗辯主張能否成立等問題。
經過審理,法院判決三星方面立即停止以制造、銷售、許諾銷售的方式侵害兩案涉案專利權的行為,深圳市南方韻和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以銷售、許諾銷售的方式實施侵害兩案涉案專利權的行為,駁回華為其他訴訟請求。如不服判決,三星方面可依法上訴。
曾獲賠8000萬 華為勝訴三星的專利侵權案
據媒體報道,2010年初,華為就“一種可應用于終端組件顯示的處理方法和用戶設備”的技術方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該申請于2011年6月5日被授予發明專利權,專利號為ZL201010104157.0。
據了解,ZL和CN,CN開頭表示專利已公開申請但不一定授權,ZL開頭表示專利已經授權。雖然ZL201010104157.0和CN201010104157.0開頭字母不一樣,但其實是同一個專利。
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組件顯示處理方法和用戶設備。方法,包括:獲取組件處于待處理狀態的指示消息;根據指示消息對容器中顯示在屏幕上的顯示區域進行縮小處理,以使屏幕在所述顯示區域縮小后空余出的區域顯示所述容器的隱藏區域,容器包括容納組件的顯示區域和隱藏區域。用戶設備包括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組件處于待處理狀態的指示消息;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指示消息對容器中顯示在屏幕上的顯示區域進行縮小處理,以使屏幕在顯示區域縮小后空余出的區域顯示所述容器的隱藏區域,容器包括容納組件的顯示區域和隱藏區域。本發明實施例在用戶需要對組件進行處理時,可以提示用戶可以對顯示區域和隱藏區域中的組件進行處理。
據了解,ZL201010104157.0是關于用于怎么在操作界面對手機進行操作的相關專利,屬于UI的交互設計。
UI指的是操作界面設計,比如用色、圖標等視覺效果等方面,就是大家拿起手機時面對的手機操作界面,比如米粉非常喜歡的MIUI。國內手機廠商出于種種目的,在安卓基礎上開發了UI,這就使都是安裝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有了不同的操作界面。
UI創新壁壘很小,因為別人家好的東西,比如一些比較絢麗的外觀設計,或者是一些便捷的操作方式,這些都很容易效法。比如某國內手機大廠就效法過他人的設計,將圖標扁平化。
而且很多東西都需要集思廣益的結果,在當今普及教育和信息爆炸的時代,即使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都不能保證是第一個想到點子的。即便是第一個想到的,也不一定是第一個實現的。只有真正想到并實現的點子,然后在商業上成功占據市場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專利訴訟中才能占到優勢。
這些年,在UI上國內手機大廠時不時互相借鑒對方優秀的設計。其實,不僅僅是安卓陣營內部手機廠商UI設計上相互借鑒,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的UI在很多方面也越來越像。
從實踐上看,UI上的專利沖突其實是很難避免的,因為即使是大公司也沒法避免自己不借鑒別人的設計。而在產品交互行為方面,比如你的手指放到手機底部自動解鎖,鼠標右鍵菜單彈出菜單,左右滑動屏幕進行圖片切換,這些交互邏輯行為也都被大公司申請為專利,而且因為海量用戶已經養成了使用習慣,造成其他手機廠商為了迎合用戶而不得不在交互邏輯行為上“借鑒”已有的做法。
此外,某些操作邏輯,在經過反復研究后會發現,最簡潔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或幾個,而最方便的操作又往往被占據先發者地位的大公司申請專利,這就使后來者面臨兩難的抉擇:要么“借鑒”已有成功經驗,要么另辟蹊徑,然后被廣大用戶吐槽“操作不方便”“操作不習慣”“腦殘設計”......
就ZL201010104157.0專利而言,相比于華為軟頻率復用等通信專利而言,含金量是相對比較有限的。某種程度上,ZL201010104157.0的定位有點類似于微軟的彈出式上下文菜單系統,具體專利描述為對用戶選擇的對象獲取并展示一系列命令在一個彈出菜單中,也就是說,其他操作系統只要有看上去和這個專利描述的行為一致,就有很大可能被判侵權。
因此,ZL201010104157.0這種專利的價值,更多在于大公司之間的專利保衛戰中對抗與博弈的籌碼。這場維權訴訟中,商業因素也遠遠高于技術因素。
訴訟背后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把知識產權稱為“核保護傘”,專利已經成為科技企業商業競爭的重要武器。在此次訴訟事件的背后,隱含的是雙方對日益飽和的手機市場的激烈爭奪。作為全球前兩大安卓手機廠商,華為和三星當前正在多個市場持續正面交火。
專利也是手機廠商參與國際競爭無法回避的一環,華為和三星之外,手機市場專利摩擦也正常態化。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認為,訴訟的目的是和解,九成以上的專利訴訟以和解結束。
“每談起中國手機出海,總有人跳出來說專利是中國手機的攔路虎。雖然中國手機品牌涉嫌專利的糾紛會越來越多,目前來看,專利不會成為中國手機出海的攔路虎。早在幾年前,中國各大手機品牌已經開始重視專利授權,像小米已經和Nokia、微軟、杜比等簽署專利授權,其它品牌也都正在積極談判中。由于發改委的介入和監督,保證了中國手機品牌在專利授權上FRAND原則的執行,相信未來幾年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老杳指出。
也必須指出的是,作為商業競爭利器的知識產權,在中國還沒有發揮出足夠的威力。此前在一個內部知識產權論壇上,華為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透露了一組數據:中國一件侵權專利的平均判賠是8萬元人民幣,而美國是450萬到500萬美金;中國一件專利平均交易額為2萬元人民幣,美國為25萬到45萬美金。
“專利是以地域為邊界的權利,衡量其價值的世界標準是銷售和制造產品的總量。中國是世界三大市場之一,同時作為世界制造中心,世界近80%的手機在中國制造,這意味著銷往世界的手機是在中國專利的覆蓋之下的,中國專利有著極高的內在價值,然而按照判賠計算,中國專利的現實價值很低。”宋柳平說。
多位律師以及學者表示,當前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使得侵權成本很低,同質化競爭泛濫,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沒有發揮出鼓勵先進的功能。根據世界知識產權局組織的數據,中國專利數量已連續5年世界第一,當然專利的質量仍有待優化。
巨頭競爭難逃專利糾紛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為與三星的專利訴訟,給國內手機廠商參與全球專利戰打響了第一槍。過去多年,全球手機企業之間的專利官司打得如火如荼,國內市場在專利方面始終較為平靜,但這一格局正逐漸被打破。
據了解,目前手機行業的專利大致分為標準專利和應用專利兩個大類。其中標準專利又叫做必要專利,以底層技術領域的專利為主,是任何手機產品都無法回避、必須使用的專利。另一大類專利則是應用類專利,如外觀設計等,并非無可替代,重要性相對不如標準專利。
據報道,國內專利戰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現在恰好處于很多專利到期的階段,另一方面則是國產手機廠商的專利儲備實力不斷加強。閆占孟指出,2G、3G時代標準專利主要掌握在如諾基亞、愛立信、高通等海外巨頭的手中,到了4G時代,華為、中興也開始有話語權,“在5G相關專利上,華為、中興等國產廠商已能夠與國際廠商相互抗衡” 。
此外,在應用專利上,手機廠商的重視程度也愈發明顯。2018年1月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新專利顯示,蘋果已經拿到了iPhoneX,即劉海型全面屏的外形專利。但早在2017年1月,OPPO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提交了關于“劉海型”顯示屏專利,并在2017年9月獲得授權。“隨著競爭的加劇,有實力的手機企業之間的專利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閆占孟指出。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75瀏覽量
181334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3瀏覽量
253006 -
專利權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8181
原文標題:華為一審勝訴三星侵權案 打響專利大戰第一槍?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972c3f5bf0d,微信公眾號:艾邦加工展】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