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藍牙新推出的mesh網絡規范,擴展了最初面向的消費者應用領域,增強了其在樓宇自動化應用方面的可適宜性
對Mesh網絡的支持使低功耗藍牙技術進入更加廣泛的應用領域
雖然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 / Bluetooth LE)技術作為物聯網(IoT)的基礎技術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它仍然存在一個弱點: 因為它主要用于支持電池供電的外設與智能手機等中央設備的通信,該技術無法支持mesh網絡。現在,藍牙mesh 1.0規范消除了這個弱點。
Mesh網絡允許網絡中的設備(“節點”)相互通信而無需中央樞紐設備,如果需要,可以經由其它節點中繼來傳播數據包。這樣的系統實現了更大的通信范圍、靈活性和冗余,并且是所有典型IoT無線技術的先決條件。藍牙mesh網絡的主要應用包括企業照明設施、用于托管信標的后端管理,以及工業監控。
一些企業,特別是Silvair,認為這項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并開發了基于低功耗藍牙技術的專有mesh解決方案來填補這個空白。令人驚喜的是這家公司的工程師在起草正式的藍牙mesh規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藍牙mesh規范已經在7月份正式發布。
并不僅僅適用于藍牙5
由于開發人員熟悉藍牙技術的發展路線,可能假設藍牙mesh是藍牙5的一個新特性——但是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實際上,通過軟件更新任何兼容藍牙4.0(或更高版本的)低功耗藍牙芯片都能夠支持藍牙mesh。這允許正在使用專有mesh聯網的低功耗藍牙設備通過空中升級實現兼容標準藍牙mesh網絡。
這并不意味著設備無需更新應用程序固件。藍牙mesh是一個具有七層(承載, 網絡,下層和上層運輸, 訪問,基礎模式, 以及模式)的全新架構,建立于標準低功耗藍牙物理層(射頻)之上(參見圖1)。一個節點在接收信息時,將信息從下層的低功耗藍牙物理層向上層傳播,經由承載層至網絡層。網絡層使用多個檢查方法來決定將信息傳遞到協議棧上層或丟棄(參考1提供了解有關這些層的功能的更多信息)。
圖 1: 藍牙mesh協議棧位于低功耗藍牙的物理層上面
來源:藍牙技術聯盟(SIG)
藍牙mesh規范詳細描述了四種“節點”:“中繼節點”、“低功耗節點”、“朋友節點”和“代理節點”。
中繼節點能夠重新發送所接收到的數據包,并且通過這個機制,使數據包可以在整個網絡上快速傳播。中繼機制的缺點是耗電量增加,這是由于它依賴于保持“醒著的”節點。雖然在mesh網絡配置中低功耗藍牙的功耗遠低于其他競爭技術,但這樣的運作模式單單依靠電池供電是無法持久的。對于智能照明等應用來說,這并不是缺點,因為燈具通過接入主干供電系統為LED供電,但這對于加入網絡中的其它非主干系統供電設備,比如設備開關,則可能不適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藍牙網絡引入了“低功耗節點”(LPN),可以使用電池或能源采集來供電。LPN與“朋友節點”協同工作,朋友節點通常是由主干系統供電,因而能夠永遠保持喚醒狀態;這些設備會緩存發往LPN的信息。LPN根據預先設定的進程表切換至“接收”模式,接收緩存的信息,根據指令進行操作,然后快速度返回省電的“睡眠”狀態。
“代理節點”允許支持低功耗藍牙但不支持藍牙mesh的設備 (例如現在的智能手機)連接至藍牙Mesh網絡。通過節點和代理設備的通用屬性配置文件(GATT) 接口實現交互(參見圖2)。
圖2: 代理節點(“P”)允許不支持藍牙mesh的低功耗藍牙設備(例如智能手機)連接至藍牙mesh網絡
來源:藍牙技術聯盟(SIG)
藍牙mesh借鑒了藍牙技術的GATT“配置文件”的概念,允許不同的情況下使用相同的信息結構。然而由于mesh的分布式特性,兩種技術的配置文件的設計是不同的。為了避免GATT配置文件被誤認為是mesh網絡配置文件,因此mesh配置文件稱作“模式”。
藍牙mesh1.0包括“配置”、“心跳”和“健康”基礎模式,“mesh模式”是基礎模式的擴充,比如“通用”、“照明”、“傳感器”和“場景”等。與GATT配置文件類似,用戶還可以創建定制的基礎和mesh模式(關于模式相關的話題,建議讀者閱讀“參考1”以了解更多的細節)。
照明驅動
智能照明是無線IoT 技術的先驅應用,許多早期的藍牙網絡規范就是專為這個應用定制的。藍牙技術聯盟(SIG)在博客中這樣說到:“藍牙mesh將在商業照明應用中產生巨大的深刻影響。”
那就是說,集成用于智能照明的機制可以方便地支持其它的關鍵應用,比如信標、安全網絡,以及加熱、通風和空調(HVAC)網絡。這些機制中的關鍵是通過“泛洪”(flooding)進行通信,把每個數據包向網絡中的其他節點廣播,直至到達目標節點。
三種類型尋址可配合泛洪:“單播”(在初始節點設置期間使用)、 “群組”,以及“虛擬”(主要由設備制造商用來 ‘標記’產品)。在這些當中,群組尋址最適用于日常操作。群組地址是代表著網絡中一個或多個元素的組播地址。SIG定義了四個“固定群組地址”,稱作“全代理”、 “全朋友”,“全中繼”,以及“全節點”,分別對應上面定義的節點類型。
除了這些群組地址,安裝商很可能在配置期間分配動態群組地址,以期反映現實的mesh布局。例如,動態群組地址可以分配至建筑中每個房間的燈具。
泛洪mesh和群組尋址對于主要的智能家居應用,例如照明,是有意義的。泛洪mesh允許開關向智能照明群組發送“ON”指令,通過網絡進行快速傳播,每個節點接收指令并且相應地執行指令。目標群組的燈將迅速點亮。相比需要中樞來向每個連接的燈具傳送單獨指令的網絡,例如星形網絡,泛洪mesh的延遲可降低很多。
泛洪架構還帶來了其它的優勢,但也包括一些缺點。一個主要的附加優勢是簡化,特別是把通信限制在低功耗藍牙技術的三個廣播和掃描信道上 (請記住這項技術擁有總共40個頻率信道)。但是這樣的缺點是帶寬減小了,原因是需要管理通信,以防止數據包超出這些信道。
這項規范包括了多個機制,以緩減廣播和掃描信道的擁堵。首先是定義一個特定的數據包,這是一個計算中繼傳輸次數數目的“Time-To-Live”(TTL)計數器,在滿足定義的步驟數目之后,將不會繼續進行中繼傳輸。
例如,設置TTL計數器為3,允許一個數據包從起源開始最多傳遞三次,而后不再重新傳播。
第二個防止擁堵的機制是數據包的消息緩存。數據包在整個mesh傳輸后,最終只會形成緩存——緩存可以安全地認為該數據包不必在當前節點進行傳播。“可選中繼”功能也可以限制mesh擁堵。通過關閉中繼,節點可以接收數據包而不傳送。可選中繼增加了復雜性——因為設計人員必需折衷權衡mesh靈活性和帶寬消耗——這樣做可以提升總體mesh的性能。
安全第一
藍牙mesh將藍牙技術更深入地引入到IoT中——使安全變得至關重要。因此,藍牙mesh的設計人員必須確保網絡、各項應用,以及裝置全部是安全的,并且無法被非法關閉或限制。對于藍牙mesh,安全特性不是可選的,而是強制的。
這個強制性方法是從“配置”開始的,配置是使外部設備變成mesh網絡節點的過程,可以由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app來實現。這個過程有五個步驟:廣播(指示可以加入mesh)、邀請(來自供應設備)、公匙交換、認證,以及會話密匙交換(保證數據進行配置的安全)。
配置過程實現了高度的安全性,隨后數據包經過AES-128進行端至端加密,并且在每個中繼之間進行附加的AES-128加密,從而增強了隱私。此外,還會定期刷新加密密匙,以檢測和對抗“重放攻擊”。
獲取有關藍牙mesh的更多信息請訪問Nordic網站和DevZone論壇。Nordic新推出的用于mesh的nRF5軟件開發套件(SDK),可讓開發人員使用該公司的nRF51和nRF52系列SoC來設計藍牙mesh應用。Nordic的藍牙mesh協議棧實現方案還包括一些沒有加入藍牙mesh 1.0規范的實用功能。
-
照明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523瀏覽量
131558 -
藍牙
+關注
關注
114文章
5866瀏覽量
171210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3瀏覽量
377010 -
Mesh網絡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14259
原文標題:技術文章分享:Mesh網絡增強藍牙無線IoT的地位
文章出處:【微信號:nordicsemi,微信公眾號:Nordic半導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