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inux 項目移除了多名俄羅斯內核驅動維護者,此事引發了開發者對開源項目的擔憂。開源,真的沒有國界嗎?”
事件概述 近日,Linux內核項目組決定移除多名俄羅斯內核驅動維護者,這一決定由Linux內核主要維護者 Greg Kroah-Hartman 宣布。Kroah-Hartman在提交的補丁中簡短地說明,移除這些維護者是由于“各種合規性要求”,并表示如果提供足夠的證明材料,這些條目可以在未來重新加入。
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質疑。許多開發者對這一決定的模糊性表示不滿,認為缺乏透明度和具體解釋。Linux內核創始人Linus Torvalds也對此事發表了評論,稱這一決定是基于法律合規要求,并不會被撤銷。
Linus Torvalds在郵件列表中回應了社區的質疑,他表示這一決定是基于國際制裁,特別是對俄羅斯的制裁,并非僅僅是美國的政策。Torvalds還批評了一些匿名賬戶試圖通過網絡攻擊來擾亂視聽,堅稱這一決定不會被改變。
其他核心開發人員如Geert Uytterhoeven和Wolfram Sang也對這一決定表示了擔憂,認為缺乏透明度和具體解釋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濫用行為。
事件是否與政治相關?
這一事件顯然與政治因素密切相關。根據多方消息來源,移除俄羅斯維護者的決定是為了遵守國際制裁,特別是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的制裁名單。這些制裁是由于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而實施的,旨在限制與受制裁實體的合作。
事件對開源項目的影響
這一事件對開源項目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引發了對開源項目中政治因素干預的擔憂。開源社區一直以來強調開放、透明和全球合作,但這一事件表明,國際政治和法律因素也會對開源項目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這一決定可能會影響到Linux內核的維護和開發效率。被移除的維護者負責多個重要的驅動程序和子系統,他們的離開可能會導致這些部分的維護和更新出現問題。
事件對中國的影響
對于中國的開源社區和半導體產業,這一事件也具有警示意義。中國企業在開源項目中也有大量參與,類似的國際制裁和政治因素可能會對中國開發者產生影響。因此,中國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的力度,減少對國外技術和開源項目的依賴。
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俄羅斯維護者被移除,但他們貢獻的代碼仍然保留在內核中。這表明,Linux內核項目組并未完全排除這些開發者的技術貢獻,而是出于法律合規的需要做出了這一決定。
此外,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對開源項目治理模式的反思。如何在保持開源項目開放性和透明度的同時,遵守國際法律和政治環境,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結論
Linux移除俄羅斯內核驅動維護者的事件不僅是一次技術決策,更是一次受到國際政治和法律因素影響的重大事件。它對開源社區的透明度、全球合作以及項目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于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開源社區來說,這一事件也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教訓,強調了自主創新和技術獨立的重要性。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45瀏覽量
2103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